澳大利亚内部审计经验介绍(2)
2016-05-08 01:02
导读:内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做法是: (1)事前对组织的风险进行预计,确定审计的重点关注方向; (2)进行风险评估,并回答两个,即什么环节(方
内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做法是: (1)事前对组织的风险进行预计,确定审计的重点关注方向; (2)进行风险评估,并回答两个,即什么环节(方面)会出现风险,为什么会出现风险; (3)这些风险,看在什么情况下风险会发生,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4)按重要性程度排列这些风险,提出如何解决的建议; (5)分析不可能接受的风险。看是否可以用买保险、分包等办法,让风险不在组织内部发生; (6)建立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旨在及时观察、发现风险要出现的前兆,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出现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讲,内审机构每年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工作目标,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存在重大风险的层面,目的就是要向审计对象指出风险的存在并提出审计建议,管理层则应按建议采取行动,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澳大利亚各行业机水平较高,因此审计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运用审计软件,实行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凭借审计软件,通过内部进行数据采集、原始资料分析处理、风险评估等工作,使审计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4、绩效审计成为工作重点。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正式提出绩效审计概念。联邦审计署绩效审计已占到全部审计项目的80%,州审计署在30%左右,平均花费资源和取得成果都接近50%,在上的远胜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各内审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项目比重不断扩大。审计署编制了比较全面的绩效审计指南,《审计长法》对绩效审计的对象、组织方式、报告征求意见、报告发送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绩效审计就是要形成一种意见,评价所采取的措施在机构内部达到什么水平,涉及的范围、功能是否被有效管理和发挥,是否达到一种有效的结果。 绩效审计的作用主要是帮助管理层找出问题,予以改进,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保证组织正常运作。绩效审计的一般模式是:做好计划,设计审计程序;收集了解组织规章、制度,如员工手册等(这些是分清责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很好的指导方向);出具审计报告;跟进督促整改。
三、内审协会积极致力于促进内审功效的发挥 澳大利亚内审协会成立于1952年,有2000多名会员,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公有或私有机构。协会的董事会由7位从各州选举的主席构成,协会建立了与各内审机构负责人联系的网络,有自己的网站,方便与内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内审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为内部审计执业者、执行管理者、董事会和内审委员会提供各种规范的标准、指导和信息服务,包括:内审政策的制定,及时更新审计实务标准,提供更新知识的服务,保证内审专业水准不断提高。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检查审计标准执行,组织开展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培训审计人员,促进内审工作职能的发挥。内审协会不受政府审计部门的任何管理,协会开展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交纳的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