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2)
2016-06-19 01:03
导读:(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项职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计量手段评价企业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三)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要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相反,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认为它应当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也是不全面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管理具体事务的权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内部审计均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间接管理职能,和其他部门一样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总之,由于内部审计特殊的性质使它在企业内部中既处于“参与者”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间接参加
企业管理同时也不失其独立性进而影响公平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四)不具有鉴证职能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鉴证最大的特点(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第三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委托人(董事会)并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的决定最多只能是一种“
自我鉴定”,对外没有充足的说服力,同时,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具有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现代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与国际接轨,也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正确地意识到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一)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将由财务领导转为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的独立机构。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求得企业发展。这时,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于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