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多经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2)
2016-07-29 01:14
导读:三、多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理念 (一)多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突出“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经
三、多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理念 (一)多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突出“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特别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生产布局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多经企业不仅承担着经营目标的压力,同时还承担着分流、补主的压力,因此,在多经企业深化重组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用健全的机制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为铁路的改革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2体现“服务性”,提供领导决策依据。多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目前已纳入全局的审计体系进行管理,但通过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与主业和集经的审计都有很大的区别。主业单位计划经济的影子多些,集经主要是为主业养活一些集体职工解决他们的养老金,盈利并不是主业单位和集体企业的主要目的。而多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又完全是市场经济,有的行业(如
养殖行业)市场风险极大,因此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和问题也会多些。作为审计,应当在针对多经企业追求收入净利润率最大化的特点上,在对所属的专业、集团公司的行业特点和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规范核算,挤掉收入、利润的“水份”,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水平,使多经企业步入健康、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对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重在规范今后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服务和帮助多经企业的目的,也能够通过审计了解各多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存在的具体困难,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注重时效性,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多经企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企业和人员的变动快,因此审计工作也应当适应这个特点,在时效性上下功夫。本人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应当改进审计的形式和方法。跳出传统的审账圈子,把审账和审事结合起来,向管理型和效益型审计方向发展。 二是应当坚持量力而行的方针,有重点地安排审计项目。作为多经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力量并结合多经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对多经所属的专业、集团公司等资产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安排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各类审计,加大审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是应当加强审计人员自身修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提高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自身修养。 (二)做好多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树立的理念 在多经企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内部审计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新的审计理念。 第一,实现观念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向上的动力,审计也是一样。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查问题,更主要的是查出问题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献计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要从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逐步转移到以评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服务上来,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的新观念。 第二,实现工作思路创新。思路创新是以观念创新为前提的。它要求内部审计突破过去“审计就是查账”的固有模式,站在
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帮助企业挖潜增效,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帮助企业对症下药,实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审计宗旨。 第三,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要从财务账目的“表象”切入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内象”,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使“扩大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内审层次”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必须坚持整体理念。内部审计必须把自己摆在总体管理的位置上,为全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建设性服务。 第四,实现审计手段上的创新。就是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应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搞好审计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的办公网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和审计信息共享的目标。 总之,随着多经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不断理顺,加强多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发展,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发挥有效作用,确立应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