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性思考(2)
2016-09-20 01:07
导读:三、对构造适合我国国情审计模式的理性思考 上述四种审计模式各有不同的体系和,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四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替换,而是
三、对构造适合我国国情审计模式的理性思考 上述四种审计模式各有不同的体系和,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四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替换,而是互补有无。在公司规模庞大,事务复杂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具体审计和账项基础审计;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在法律风险低下,审计职员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因此,我国目前应该根据被审单位的不同情况,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灵活运用相适应的审计模式或者混合审计模式。 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由于通常其治理机构简单、内部控制薄弱、会计制度不健全、业务量未几、财会职员业务素质欠佳,所以应当采用具体审计或账项基础审计,以审查其会计报表的正当性为第一目标,具体审计其账目和报表,这样反而比先抽样后扩大审计范围的做法更有效率。 对于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企业团体等大中型企业,由于通常其治理规范、经济业务繁杂、内部控制比较完善、会计制度遵循公认会计准则,所以应当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但是,假如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差,则应该在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分析性测试并扩大审计抽样的范围。 同时,无论是采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还是制度基础审计,都应该同时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审计师将这种理念贯串于整个审计过程,不仅单纯依靠账目报表或者内部控制系统,而且自始始终保持专业怀疑,作出更多专业判定。通过把风险导向审计中主动控制风险的理念和方法融进到其他审计模式中,可以使其他审计模式中忽略审计风险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有效实现风险导向模式的道路。
[] [1]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2002,2 [2]王越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注册会计师,2003,8 [3]秦荣生,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J],当代财经,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