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民间视域(2)
2016-10-30 01:06
导读:四、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框架与行动 IASB取代IASC之后,新发布的准则已经改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此前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中仍然生效
四、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框架与行动 IASB取代IASC之后,新发布的准则已经改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此前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中仍然生效的准则名称在具体使用或引用时。仍然沿用原来的名称和编号-第×号国际会计准则(IAS)。现行国际准则主要包括IASB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尚存有效的IASC原来发布的准则两个部分。IASB正在对后者进行大幅度的修订,以便形成符合IASB战略目标的准则体系。 迄今为止,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仍然构成国际准则的主体。IASC自1973年景立以来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为止,先后发布41项国际会计准则,仍然有效的共31项。 IASB发布了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基于股份的支付》等6项IFRS. 为了改进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 AASB)在制定审计风险准则方面成效明显。1998年,由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机构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与审计有关的题目。 2000年,联合工作组出版了名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的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基本的审计风险模型并没有完全失效,但需要改进。联合工作组同时建议准则制定机构根据研究结论修订现行审计准则。在上述背景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美国审计准则理事会各自成立了审计风险项目小组。之后。 两个项目小组合并成立了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共同的审计风险准则。 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于2002年10月发布了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 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项目。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东京召开的会议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并获得委员会通过。审计风险准则于2004年12月15日正式施行。 由于大多教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组织扮演着制定本国或地区审计准则的重要角色,因此,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其直接执行国际准则,或在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或地区准则。如英国将直接采用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欧盟也考虑在2005年上市公司中采用国际审计准则。
五、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悖论 趋同,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存异。相反,了解现状,理解差异,化解冲突,谅解困难,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审计趋同的战略目标。 悖论之一:发达国家的市场与我国转型经济的差异会计审计准则的概念源于西方国家,它代表着一整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目标、原则、程序及。换言之。它是内生而非预设的。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的经济成分是多元的,发育程度是多级的,专业是滞后的,市场监管是不足的。贸易伦理是浑浊的……要想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使国际相关准则及背后的理念、惯例与我国会计审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则需要一个“化”的过程。 “化而裁之谓之变”,“化”不是生硬移植,“化”倾向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悖论之二:国际相关准则产生背景与我国传统的差异 国际相关准则通常沿袭美英国家的会计审计范式。例如,在会计审计准则的措辞中。更多地提及当事人的职业判定。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刚性要求。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主张公允价值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测定等会计原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资产的确认主要夸大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收进的确认夸大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在实施审计程序和评估审计风险方面,更多采用举例的方式阐释“因果律”,而不是试图穷尽所有可能性:一部国际审计准则。几乎是注册会计师“考虑”的集成…… 上述理念、原则的形成与美英国家同属于普通法系、遵从判例法不无关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接近于大陆法系,司法判决更注重法律条文而非“辩论”。缺少依靠律师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定的传统。甚至,准则提供的判定空间越大,利润操纵的气力就越大。另辟门路的努力就越大。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近年来,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范式有向英美普通法系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我们应及时跟踪, 未雨绸缪,找寻法律与会计审计联姻的新形式。 悖论之三:高规范本钱与低环境质量的差异 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得再好、再先进,假如得不到有效执行,就成了一纸空文,就成了“两张皮”。因此,实现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化,一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审计准则执行机制。整合监管资源。防止监管不足或过度;二是要让会计审计职员完整、正确地把握准则的精华,不搞“玄学”,不搞“神秘化”;三是尊重、体认来自于实务界的职业判定,引导会计职员和注册会计师、提炼职业判定,使之成型后推广。 还应看到。与国际相关准则趋同的代价是执行本钱的提升。比如。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方面比以往测试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而委托人却没有做好增加付费的预备。在会计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追求理念的性、不求执行的纯粹性恐怕是一个值得的课题。 悖论之四:利润导向与资产负债导向的差异 我国一向对业绩指标非常重视。利润表导向明显。无论是企业首次股票发行上市、增发配股、发行债券,还是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一直都突出收益率等指标,利润水平比现金流量变化更受重视。而IASB制定的IFRS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更加重视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表达,提供的信息侧重于猜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可以说。我国现行的侧重于利润表和IFRS更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会计观。 悖论之五:文化的差异 西方国家倾向个人主义和宗教。信教人士比较中立和老实,行事谨慎,体现在会计审计上,法治的成分大。我国倾向集体主义和东方的中庸,权力间隔较大。透明的成分少,人治的成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