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4)
2016-11-11 01:02
导读:(二)回纳整理分析,确定效益审计结果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得出需要的结果,根据其复杂性也可增加其他适用于实
(二)回纳整理分析,确定效益审计结果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得出需要的结果,根据其复杂性也可增加其他适用于实际工作的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等。这里笔者只先容施工企业常用的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应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将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核定的指标进行对比。企业核定的指标内容必须是经经营治理部分测算的,单位(项目)负责人以此为依据与企业法人签定的项目治理责任书内容。这种对比实际就是一个效益考核过程,是最有说服力的。二是将实际情况与同类项目或同行业综合指标进行比较。这种比效方***是测定项目综合治理水平、评价相对指标的一种方法。三是应用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比例、比率等。另外还可采用纵向和横向分析法,纵向对比分析法是指对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不同主体在同时一时期或同一条件下完成经济活动进行比较。总之,不管采用任何比较分析法,其目的就是找出效益的源头,进行正确的判定和评价。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对项目的经济现象因素关系的各个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定的一种分析法。它的工作方法是:把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指标变动的几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罗辑关系形成公式,前面笔者在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中已经讲到了考核评价指标的公式,实际上,就是把各个因素标准列第一算式,然后根据所列的顺序,逐次用每项因素实际数替换标准数,并分别计算出因该因素增减变动影响所得出的结果,将每次替换的结果与上次替换的结果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次替换的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最后计算各个因素增减变动影响的果,即是各项指标实际与标准的差异数额。这种方法主要是确定审计重点目标,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工作提供有效的分析性数目证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搞好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留意的题目
(一)审计法规依据的运用
今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修定后的《审计法》,国资委先后颁布了《中心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暂行办法》、《中心企业内部审计治理暂行办法》,内审计协会也制定实施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固然这些法律法规对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具体明确规则,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但提出的“经营审计”、“绩效审计”实质上就是经济效益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依据。要熟悉和把握法规和准则,注重把握审计时限与法律法规实施时间的相关性和平行性。
(二)会计核算资料对审计效果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要留意发现财务舞弊、虚设账目、违法违纪等现象。要对会计事项进行认真审查核实,突出对工程结算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正当性的审查,否则将会对审计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三)实事求是,坚持审计谨慎性原则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除受治理者自身素质影响外,同时还受会计核算办法、环境(如天气、地里条件、不可抗力的因素等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其他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等。因此,审计只有实事求是,坚持审计谨慎性原则,对审计过程认真加以分析和评价对比,才能作出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的判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1]、赵保卿著:《企业内部审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第268~303页。
[2]、刘明辉主编:《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全书。
[3]、张立民、刘英来主编:《中国审计改革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全书。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蔡春 、刘学华主编:《绩效审计论》,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第1~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