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2)
2016-11-16 01:15
导读:可见,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是程序不同、起点不同,更主要的审计理念的不同,不仅是从微观的帐户层次,而是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其经
可见,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是程序不同、起点不同,更主要的审计理念的不同,不仅是从微观的帐户层次,而是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其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思考,是一种新审计理念。
(四)从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关系来看
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漏报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人的有限认知,即使是帐项基础审计时的详细审查,审计师也不一定能将所有的错报漏报查出来,这就形成了审计风险。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审计风险的出现,审计职业界在想方设法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探讨并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起源动因之一是为了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尤其是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全面性的风险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其逻辑推理是:要想控制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重大错报风险,而要准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就必须了解被审单位,在现代中,仅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风险是不够的,其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等战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也均有。
可见,审计风险不是因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而产生,相反,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正是为了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降低审计风险,基于宏观背景下准确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至关重要。
(五)从实例证明及反证推导来看
2001年的“银广夏”案件是我国近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案件,我们暂且不讨论是否该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方法,但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及其与被审计单位的造假舞弊、持续经营及其经营风险的关系已很显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再者,我们以反证推导的方式,也设想一个“极端性的”。假设风险导向审计中是以审计风险为导向,而试想,若初步判断的审计风险不是较小而是较大时,注册师是不是就不承接该业务后会发表哪一种意见的审计报告呢?显然,要想发表准确意见的审计报告,就得扩大或追加审计程序。
可见,审计风险不能也不是简单地与审计结果、审计意见相联系,要想降低审计风险就必须更充分地考虑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而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一些国际大所运用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既保证了效果又提高了效率。
二、结论
1.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无论是所谓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指的是被审计单位可能带来审计风险的风险,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就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或区域实施重点审计,提高效率保证效果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并降低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是发表不恰当意见或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他们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审计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风险导向审计为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提供了有效路径。
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不仅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等,而且将 被审计单位置于宏观层面分析其与重大错报风险相联系的内外部环境,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风险的缺点。这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上的变革,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审计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基于战路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