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述评(2)
2016-11-30 01:02
导读:三、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两大挑战 进进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两大严重挑战。 一是内部审计部分如何在防范和
三、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两大挑战 进进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两大严重挑战。 一是内部审计部分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90年代后西方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国际化程度又进一步加深,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资产证券化趋势加强,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扩大;企业实行多样化经营,进进了众多以前未涉足的领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经营地点日趋分散;随着信息技术在经营治理中的广泛和交易的普及,控制环节减少,毁灭性的机犯罪机会增加且更加隐蔽等等。仅以雇员和经理贪污行为为例,据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1998年对涉及20个行业的5000家企业和组织的调查显示,贪污手法多种多样,如骗取保险理赔、伪造报表、信用卡舞弊、虚开支票、转移销售、增加不当用度开支等,均匀每起贪污案金额达11.6万美元。被调查对象中只有43%的人指出:进行内部审计是发现贪污的有效。而回答雇员举报是发现贪污的有效方法的职员所占比例则高达58%.(注:转引自《财经报:财会世界周刊》,2000-01-27.)在这种背景下,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内部审计部分就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敏锐性,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牢牢围绕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即进行所谓的经营风险导向型审计),促使并协助企业改进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以避免遭受严重损失。否则,就难以继续赢得企业治理当局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内部审计部分如何在企业组织机构战略重组中维系自己的地位。90年代中期起,西方国家不少企业,特别是至公司为了降低本钱,增强市场适应性,进行了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和重构,将部分非核心治理活动改由外部专业化公司执行,如解雇内部审计职员,将日常内部审计工作完全或部分转由会计师事务所或治理咨询公司担当。很多企业经理职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职员以为,内部审计的这种“外包化”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业务的规模经济性从而降低本钱,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化从而进步审计质量,并能为企业带来先进的审计和治理技术。尽管很多内审职员对此持有异议,但“外包化”事实上已经成为90年代西方内部审计职业界的一种重要现象,而且不成功的内部审计部分首当其冲被“剔出局”(注:[美]拉里。瑞廷博格等:《外包现象》,载《内部审计师》(英文),1999(4)。)。这就对其他企业的内部审计部分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他们想方想法通过改善内部审计绩效、进步内部审计效率来增强自己对本企业的吸引力,从而维系自己的组织地位和职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