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2)
2016-12-06 01:02
导读:四、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必须进步广大政府审计工作者对绩效审计的熟悉,同时要进步相关的业务水平与技能。审计机关不仅要利用多种
四、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必须进步广大政府审计工作者对绩效审计的熟悉,同时要进步相关的业务水平与技能。审计机关不仅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绩效审计,比如专业刊物、研讨会和论坛、业务会议等,还要积极广泛地组织绩效审计知识的业务培训,让大多数政府审计职员逐步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结合本专业技能运用绩效审计的。当前,最佳的方法是配合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绩效审计,进行审前培训。着重拓宽审计职员的思路,一方面使审计职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题目;另一方面,能够以联系的观念看待或解决审计查出的题目。要进行政府环境培训,使审计职员非常深刻地了解政府工作并对政府业绩形成有价值的评判。要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培训,重点进步审计职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要进行具体绩效审计项目的技能培训,如
统计学、、机技术等。
(二)要适当扩大绩效审计的范围,妥善选择试点项目,继续推进绩效审计的探索工作。选择的试点项目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既要考虑到试点项目在社会上可能形成的力和影响面,也要考虑到它是否是政府有关决策部分比较关注和重视的题目,还要考虑到审计难度和审计本钱。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绩效审计估计还是属于尝试阶段,因此,应该侧重选择那些相对比较轻易操纵,同时又具有重大价值的项目。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尽可能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一起搞,这样可以利用财务审计的结果,减少重复劳动、进步工作效率。在客观条件受到限制、两者不能同步进行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利用以前财务审计已经取得的信息资料。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建立绩效审计的、法规依据
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关键的一环,由于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职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首先,要认真在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操纵性较强的绩效审计准则。在准则中要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基本形式等作出具体规定。鉴于绩效审计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可分门别类制定出具有各个行业特点的准则。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是开展绩效审计刻不容缓的措施之一。指标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绩效审计指标内容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而定,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的内容而定。由于社会效益是一个很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而定性指标有时难以保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