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审计研究(2)
2016-12-15 01:06
导读:3、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针对有关项目和活动
3、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针对有关项目和活动的环境方面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证实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其次,环境审计通过开展对环境管理系统的监督和评价,成为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审计是一个新的审计种类,在我国刚刚起步,尚无成形经验可循。根据近几年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环境审计存在着意识淡薄、内容单一等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和改进。
(一)环境审计意识淡薄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生产、重利润、轻环保的现象,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几年虽有所好转,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着起步较晚、宣传不够的现象,导致人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不足,环境知识欠缺,环保意识淡薄。环境审计因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被社会所公认,也没有被审计人员所深刻认识,无法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自觉做好环保工作。只有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并能自觉接受环境审计的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审计氛围。
(二)环境审计范围狭窄
总的来说,环境审计范围决定于环境层次。环境层次大体上可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居民生活环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国家资源开发环境、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六种。由于受审计技术条件和审计人员的科技水平限制,我国目前环境审计的范围主要是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治理方法,也就是说只能局限于审计保护、治理改善生产经营环境等几方面。高层次的整体的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要有较高的环保专业水平,如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等方面的审计目前还不曾涉足。随着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的生态平衡环境和人类生存繁衍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计将成为必然,这也是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环境审计的程序没有统一模式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虽然环境审计的过程是向着高级、客观、综合、概括的方式发展,但是目前环境审计大多仍按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审计模式,由此看来,它还不是一个有大量经验可供吸取和研究成果可供利用的成熟领域。伴随着环境审计的广泛开展,在总结国内外环境审计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应尽快研究制定环境审计程序,以便顺利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四)环境审计缺乏标准
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比,还相差悬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空白,审计人员只能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做出判断,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环境保护标准,造成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致使环境审计缺乏应有的客观性,难以发挥环境审计的作用。为顺利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对现有法规的完善程度、可操作性、执行组织、监督办法及惩罚的实施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完善审计标准,使环境审计做到有法可依。
三、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环境审计的领域
目前,进行的环境审计项目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政策合规性审计,环境审计内容范围狭窄。因此,需要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内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