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2)
2017-02-11 01:01
导读:3、内部审计职员的业务素质及气力配备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对内审职员的任职要求加以规范,农业单位内部审计职员素质不高,且兼职比较普遍。主要表现
3、内部审计职员的业务素质及气力配备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对内审职员的任职要求加以规范,农业单位内部审计职员素质不高,且兼职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多数内部审计职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后续跟不上,知识结构不公道;审查方式单一,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缺乏可操纵性;对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等了解甚少,不适应我国进世后新的经济形势。
三、改进农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1)突出重点 对重点审计工作要进行全面审计,原则上每年至少要审计一次,审计面达100%,审计要仔细、全面。同时还要留意审计对象在时间上的连续,做到不漏、不断。如:A、对财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和决算要审核:年初的计划或预算编制是否;年终的决算是否真实;执行过程是否符合预算项目的规定和要求等。B、对经营性收支审计除及时、正确地向治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揭弊和资产保护信息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治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治理职员,更有效地治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公道使用资源,进步效益,实现由“监视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2)专攻难点 对审计难点要实行专项审计办法,进行不定期就地审计,要逐个逐项地突破审计难点,做到审计一个就要彻底搞清一个,不能简单、含糊,审计结论要“清楚见底”。如A、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治理的审计,要留意:①是否严格农业资金的治理,防止挤占挪用。保证资金能够如数到达使用单位或农民手里,严厉查处虚报冒领、贪污私分等违法行为,防止跑冒滴漏;②农业资金的使用是否公道,是否符合项目要求,农业资金使用效益如何;③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业的决策是否落实。从而促进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分重视农业、重视农民、重视工作。B、承包与租赁经营的审计,应从几方面进手:①承包合同是否规范、正当;②承包上交金额与承包资产是否相当,有无“显失公平”现象;③承包用度上交是否足额、及时;④承包资产治理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如何。
(3)关注热门 对热门的审计要讲究深度,审计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达到最佳审计效应。如:对国有资产的对外投资审计,要结合本单位有关投资的文件资料,审查本单位进行的投资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分、国有资产治理部分和财政部分批准或者备案,执行与批准是否相符、一致;进行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违反规定擅自动用财政补助收进、拨进专款进行投资的情况。同时,应结合有关投资协议、合同、章程等资料与批准的文件,判定其投资和收回金额的正确性。对外投资的国有资产是否经过法定机构评估,有无擅自作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联营投资协议或合同,有无不按资产评估价值作价的情况;协议或合同规定的投资权益是否公道,有无明显不公道的现象等。
2、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职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的惯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农业单位务必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职员从、财务职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单位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真正发挥内部审计职员的作用。
3、进步内部审计职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济、治理领域拓展,内部审计队伍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职员,而且还应配备精通法规、、计算机等相关行业的知识的职员,加强审计职员的继续再和专业培训,把经常性的培训作为一项必须坚持的制度,加快知识的更新,有意识地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对此,企业领导应对内部审计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将高素质、跨专业的人才引进内部审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