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内部控制测评准则(2)
2017-05-23 01:22
导读:与民间审计准则相协调 注册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采用了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 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中
与民间审计准则相协调
注册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采用了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 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中的概念,将内部控制的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把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以及这三个部分的主要测试内容都具体地列出来。可以看出,这份准则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的,内部控制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审计职员更好地选择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如前所述,国家审计的业务范围除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外,还包括绩效审计。在传统财务审计领域,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职责是相同的,在内部控制测评方面的要求方面也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如何处理好国家审计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和民间审计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的关系,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有可能导致的水平不一致,又要兼顾国家审计的所有业务种类,是制定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过程中值得留意的一个。
撇开民间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按照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概念的框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对内部控制测评的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是解决这个题目的最佳方案。但应留意在财务审计方面与民间审计的协调和衔接题目,凡是民间审计准则中有规定,而且其水平要求又公道的部分,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对于国家审计有特殊要求或者民间审计准则的规定不尽公道或未涉及的部分可重新制定、修改和补充完善,但条件是必须进行调查,以切实保证制定出的审计准则公道又自成体系。
关注不同的侧重点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内部控制测评准则中要求:
“内部控制测评应根据所开展的审计类型来进行: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常规性(财务)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评应针对帮助维护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控制方面;
合规性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评应针对帮助治理者遵循法规方面的控制上;
绩效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评应帮助被审计单位按照节约、讲究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履行业务,坚持治理方针,及时公允地编制财务和治理信息上。
内部控制测评的范围应根据审计的目标和拟依靠的程度而定。
如来会计和其他信息系统电算化了,审计职员应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恰当地发挥了作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内部控制测评准则是对审计职员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作出的原则要求。不同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如何在内部控制测评准则中进行技术处理,以便充分体现不同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的不同关注,也是值得留意的题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