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简易审计程序的理论基础(2)
2017-05-26 01:10
导读:三、效率理论 国家审计是一项耗费国家经济资源的活动,国家为了保证和支持审计监督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
三、效率理论
国家审计是一项耗费国家经济资源的活动,国家为了保证和支持审计监督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审计投入的增加,相应的审计成果也会增加,但其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负效益,亦即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如果要为每一个审计项目提供充分、谨慎的程序保障,那么便有许多其他的被审计单位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国家对审计活动所投入的审计资源也是有限制的,不可以无限地增加,企图通过增加国家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的投入来解决审计任务繁重的问题,实现审计效率的最大化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通过成本结构的优化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即由国家来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必然要求审计程序走向效益。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需在法律的引导下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种审计程序越是有利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的高效率,那么这种程序的效益就越高,简易程序正是为了回应时代的要求,围绕效益问题使资源分配达到效益最大化,使之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管亚梅.审计效率的制约因素剖析及策略选择[J].事业财会,2007,(5).
[2] 齐玉梅.基于程序公平的审计独立性解读[J].审计月刊,2006,(8).
[3] 刘英来.审计法制建设理事论坛综述[J].审计研究,2004,(1).
[4] 陈汉文.安然事件、审计独立性与程序公平[J].审计与理财,2003,(10).
[5]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J].诉讼学新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