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独立审计准则颁布背景比较(2)
2017-08-04 02:41
导读:此外,我国股份公司中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又是公司的高级经理职员。在这种不公道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董事会监视经理职员,实际是自己监视自己。在审计
此外,我国股份公司中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又是公司的高级经理职员。在这种不公道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董事会监视经理职员,实际是自己监视自己。在审计关系中,治理当局既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且把握支付审计用度的主动权。与治理当局相比,审计职员在审计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要保持审计过程的独立性是比较困难的。
(3)审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为了规范注册师执业行为,进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维护的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199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外专家咨询组成立。我国自1994年开始制定独立审计准则以来,经财政部批准后分别于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两批独立审计准则,随后又进行了完善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政府不再直接治理,而是逐渐将一些治理职能交给了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审计准则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又保护了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遵守审计准则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遵守审计准则不仅可以避免审计失败,而且还可为注册会计师摆脱因接受不良客户而导致的诉讼提供充分的依据。
,中国已经完成了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工作,事务所与原来挂靠的行政或事业单位脱钩,不再是国家的职能部分,经济上不再依靠于国家与其他行政单位,改制为由注册会计师发起设立的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形式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取,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可见,中国审计市场中的政府监管逐渐减少,事务所的公平竞争日趋激烈,服务以质量和信誉取胜,与美国的审计市场逐步靠近。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中美独立审计准则环境因素比较
1.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造成了各国审计制度的客观差异和审计准则的参差不齐。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必然导致了审计目的、、技术和的差异。因此我国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要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因素。
2.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气力和作用越大,政府在审计市场中担当的角色就越重要。美国对审计工作的治理具有间接性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准则、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构成了美国审计工作规范主体,而这些规范在形式上都是民间的。但中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相当于法规,它是由财政部和审计署发布的。英国
会计学家J.D.卡蒂在《联合王国准则》一文中指出:“(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过程,这是就其结果将是不同团体的目标之间和同一团体的不同目标之间的折衷而言的。”因此,一个国家的
政治体制实际上了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夸大最大限度的公平竞争,审计结果与公司团体的利益息息相关,证券交易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合作规范市场的审计业务;而中国的审计准则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这是由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政府引导,相信当市场公平竞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政府就可以放权,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修正和完善独立审计准则。
3.美国事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人们注重成就感、英雄感、决断能力和物质上的成功;社会结构疏松,人们对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弱,大部分人较
放松,承认人生本是平常的,所以轻易接受有差异的因素。因此,美国在审计治理上夸大专业导向和行业自身的治理,而较少依靠于法律和政府的支持,审计准则的制定完全由会计职业组织独立完成。而中国不崇尚个人主义,人们接纳社会的组织秩序,希看社会的机构能够维系社会一般遵循的。因此,在审计治理上夸大政府治理,审计准则由政府来制定。与美国相比较,中国会计职业规模相对较小,职业地位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