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审计思考(2)
2017-08-04 03:49
导读:2、完善对外投资的决策和审批制度。首先,单位领导成员要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对投资事项通过有投资评估小组成员参加的行政办公会等会议形式认真
2、完善对外投资的决策和审批制度。首先,单位领导成员要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对投资事项通过有投资评估小组成员参加的行政办公会等会议形式认真研究,在充分讨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认真听取投资评估小组提供的咨询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本单位相应的投资决策权限,对投资事项实行集体决策,确保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的正当、科学、公道。其次,要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需审批的投资项目,各单位应按投资治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分和国家有关部分审批。
3、使用合格的治理人才。对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应选派思想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精通业务、懂经营、善治理的职员担任主要经营者,由单位财会部分推荐熟悉业务、善理财的职员担任财务主管。必要时可外聘优秀的治理人才协助进行治理。
4、建立经营责任制和严格的赏罚制度。为进步投资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各单位应创造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营责任制,逐步建立,完善考核及赏罚制度。对投资决策正确、经营得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职员予以奖励;对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经营治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根据具体情况,对主要责任人及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及经济上的相应处罚。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及领导的责任;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视作用。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监视治理,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是否真实、客观、可靠,是否集体决策,是否得到上级主管部分及国家相关部分的审批等,都要纳进内部审计的范畴。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定期内部审计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对投资项目的经营治理、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时正确地进行分析评价,精益求精经营治理,进步投资效益。实行经营责任制的项目,经营成果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须经内部审计确认,方可按规定兑现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