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执行力 重在“责任”建设(2)
2017-08-04 06:08
导读:其次,要增添一些激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在业务岗位,可推行主审资格认证制,实行主审津贴;可推行审计项目招标制,实行经
其次,要增添一些激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在业务岗位,可推行主审资格认证制,实行主审津贴;可推行审计项目招标制,实行经费与项目捆绑等。在管理岗位,可采取评选管理能手、服务标兵等办法,实行与主审津贴相当的奖励,使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一样都有工作成就感和价值归宿感。
第三,对现有人员开展经常性的理想信念和职业价值等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审计干部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审计事业的发展统一起来,树立起“我以审计事业为荣”、“我为审计事业添彩”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督办检查,落实责任。 首先,要健全督办落实工作机制。在强化审计机关领导成员督办责任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个机构负责督办工作,赋予权利、明确责任、营造环境,把党组议定的重大事项和上级审计机关、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跟踪督办、落到实处。
其次,要健全督办检查考核机制。检查考核的结果要审计干部的
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如在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都要把工作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以此来促进审计干部提高执行力,进而提高审计机关的执行力。
第三,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执行不力,关键在责任追究不落实。因此,提高审计执行力,就必须真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工作模式,落实责任追究。从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从分管领导到中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审计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履行好岗位职责。好比一根链条中间的各个环节,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审计机关“这架机器”就会一脉不活、终身不遂。当出现问题时,要一层层问责,每个层级该负什么责都要追究,确保责任落实。问责不能越级。若越级问责,中间层级就会自我卸责,就会滋生“惰性”,就会失去工作压力,自然就会形成链条中的“断点”,就会造成审计执行不力。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总之,提高审计执行力,重在“责任”建设。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