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审计向服务型的转变(2)
2017-08-05 05:11
导读:三、服务型企业审计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服务型企业审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在审计实践中的效果还需要经历一定时间检验,服务型企业审
三、服务型企业审计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服务型企业审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在审计实践中的效果还需要经历一定时间检验,服务型企业审计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做好服务型企业审计,需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点,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工作效率作为审计的目的,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审计成果的落脚点放在对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上。 (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仍需完善。服务型企业审计不仅要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更要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审计,甚至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提出改进建议,以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这些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多种专业素质,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三)管理决策的效果存在时滞性。对领导决策的审计是企业审计的重点,管理决策的效果往往带有时滞性,也就是说,重大决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通常不是在当期就能够体现出来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效益也不相同,效益在各个时期的不确定性使审计认定变得困难。 (四)被审计单位对企业审计的认识。被审计单位往往都认为审计人员就是来查处问题的,所以对审计容易产生抵制情绪,甚至可能发生阻碍审计的行为,使审计难以深入地开展。 (五)审计证据的收集及其完整性。与传统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明细账等审计证据相比,服务型审计会更多地以审计人员自己分析、总结和收集的材料、对比数据做为提出问题的依据,这些证据在客观性和完整性上比传统的审计证据要差些。 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对服务型审计的认识,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对审计缺乏信任,那么审计就不可能实现为企业价值的增值服务的目的。服务型审计必须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基础,以融入企业各项职能活动为关键点。另一方面,要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使审计人员在与企业对话中,做到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