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2)

2017-08-05 05:32
导读:二、正确把握我国绩效审计的目标 发展我国绩效审计必须和鉴戒国外成熟的审计、审计技术和,但由于我国绩效审计环境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别,尽不能
  二、正确把握我国绩效审计的目标  发展我国绩效审计必须和鉴戒国外成熟的审计、审计技术和,但由于我国绩效审计环境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别,尽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绩效审计的模式,必须与我国及环境相适应,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发展战略。  首先应制定改善绩效审计环境战略,创建良好的绩效审计环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其次应制定分阶段发展战略,绩效审计发展战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用15年时间,在行政型绩效审计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开展绩效审计,并逐年进步绩效审计比重,力争达到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重;第二阶段再用15年时间,在人大监视体制完善的情况下,选择合适时机由行政型审计模式向立法型转变,开展全面的绩效审计,完成向以绩效审计为主流的化国家审计的转变[4].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的现状,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与此相适应,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应牢牢围绕上述目标开展绩效审计,加强对政府部分治理和使用的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监视,强化科学发展观和绩效理念,促进政府增强责任,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三、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政策选择  (一)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规体系,明确绩效审计法律权限  绩效审计法规体系主要由宪法、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当前,我国尚不具备修改《宪法》的时机和条件,在新《审计法》已经修订重新公布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在新《审计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绩效审计的概念、标准、实施范围等,明确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法律权限;其次,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鉴戒国外成熟的做法,制定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和现场操纵指南,为审计职员提供具有可操纵性的行为规范,以指导审计职员科学有效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二)理顺绩效审计的内容  我国近期绩效审计的内容应包括经济性、效任性、效果型及合规性审计。从国外绩效审计发展来看,合规性审计是多数国家绩效审计的内容之一,但不是这些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和关注重点。相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失真严重,存在大量违法违规等,作为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合规性审计仍然是我国绩效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加强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是确保审计成果产生较大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绩效审计的影响主要有量化的经济影响、量化的非经济影响、质的影响等几方面。其中量化的经济影响是衡量绩效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和明显的指标。通过加强跟踪审计,以经济性和效益性为明确的审计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能够实现可量化的审计影响,从而引起政府、人大及社会各界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关注和支持,达到改善绩效审计环境、推动绩效审计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绩效审计结果得以有效落实  应在鉴戒国外成熟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我国法律赋予人大的质询、罢免和革职等监视手段,强化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效率低下及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问责,以确保绩效审计成果有效落实,减少和杜尽屡审屡犯。  (五)推进政府绩效预算治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绩效审计环境  政府绩效预算是指将政府活动绩效转化为可以衡量的指标,并以各项效果指标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其目的是促进政府加强责任,改进治理,进步财政支出的效率。政府绩效预算都是伴随着西方的“新公共治理运动”兴起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都实施了绩效预算模式,实现了政府预算拨款与绩效配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鉴戒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公共支出治理中应逐步引进绩效预算的理念与做法,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和公共财政的绩效预算机制,为绩效审计评价提供可操纵性的衡量标准;同时,通过政府绩效预算治理体制的改革,使立法机关和社会各界不仅关注公共资源的投进,更关注公共资源的产出和公***品的提供,政府也会逐步从合规性受托责任转移到绩效性受托责任,从而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构建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以绩效为核心的国家运行机制的建立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长期以来,在政府绩效评价上片面夸大“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惟一标准,破坏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进,政府职能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各界对政府进一步“规范行为,进步效能,廉洁公正,增强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绩效审计正是促进建立责任政府的重要手段。反过来,责任政府的建立也能够促进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日前人事部正在组织进行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课题,其核心是确定公道的评价标准,用以评价政府绩效好坏程度,从而促进责任政府的建立。这不但能够为绩效审计提供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依据,也可为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我国绩效审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上一篇:浅议企业审计向服务型的转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