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思考(2)
2017-08-06 03:21
导读:三、开展对教学仪员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加强对高校采购的监管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支出是高校办学经费支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
三、开展对教学仪员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加强对高校采购的监管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支出是高校办学经费支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但的治理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明确的是非期相结合的采购计划,盲目采购、临时采购时有发生;重大采购决策往往是领导个人说了算,缺乏必要的事前评估和论证;采购价格、采购批量不公道,人情采购或关系采购客观存在,极少数人从中吃回扣的嫌疑较大,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在教职工中造成不良影响;仪器设备的启用、保管、维修及报废制度不健全,或虽有明文规定但执行监视不力,为非法占用、虚报冒领和被盗丢失打开方便之门;财会部分对仪器设备的核算显得粗糙,家底不清,形成帐外资产而长期无人过问等。 针对上述存在题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学仪器设备的审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第一,在彻底清查、摸清家底和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帮助有部部分建立起完善的治理制度,包括明确采购、领用等有关业务处理程序及相应的责任,实行必要的职务分离,强化核查职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减少和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第二,仿照和鉴戒政府采购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大宗仪器设备采购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增加其透明度,果断杜尽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纵,以压低采购价格,保证采购质量。对此,内审机构应充分行使监视职能,有效发挥鉴证作用。第三,开展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重点查处借采购之机收受回扣,非法占有、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甚至据为已有,以及由于使用、保管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严重题目。
四、实行内部责任审计,增强部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继续推行和完善部分(单位)负责人聘任制,明确有关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包括他们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并在任期终结时进行考核及赏罚兑现,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实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可能和必要。高校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任期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重点是在任期结束时,通过审计把握第一手资料,客观地评价部分(单位)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为学校党政领导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应通过制度做出明确规定,凡是通过审计发现有严重经济题目或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续聘甚至重用,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根据高校内部分、单位经营和治理的特点,可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明确其相应的审计重点:(1)校办产业(包括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办)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包括核实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审查财务收支的合规正当性,考核经营者的治理与决策能力,重点查处为获虚荣或承包奖弄虚作假、经营治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等题目。(2)学校财会部分负责人经济责任责任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核算、财务治理的规范化,重点检查有无***私存、私分利息、挪用***和***私贷等严重违纪违法题目。(3)教学及其他部分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查面向办学等所得收进的分配、使用情况,重点查处账目严重混乱,甚至账目全无,伺机乱收费、乱开支的题目。还需指出,对部分(单位)负责人自身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应贯串于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对于教职工群众反映的一些热门题目,且涉及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应果断一查到底,尽不能走过场,逐步树立内审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