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及其防范(2)
2017-08-07 06:06
导读:(三)网络环境下审计检查风险的特征 1.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加了历史文件难以提取的可能性.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
(三)网络环境下审计检查风险的特征
1.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加了历史文件难以提取的可能性.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数据。由于软件版本的更新、平台的迁移,难以从往年账套里提取这些历史数据,迫使审计师不得不从浩如烟海的文档中收集整理历史数据。这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而且带来了更多的检查风险。
2.内部控制主要依赖软件本身,增加了难以全面检查测试的可能性。手工系统下,对内部控制的测试看得见、摸得着,而在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融于软件之中,肉眼无法觉察,这就要求审计师有必要设计一些正常有效的业务数据和一些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例外业务数据,来检查测试软件的控制能力。由于多数审计师不可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设计面面俱到的测试数据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有其新特征,然而审计环境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仍应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三、网络环境下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一)降低固有风险的策略
1.加强内外部安全控制机制,防止会计数据被滥用、篡改和丢失。首先是配备可靠的硬件设备,如增加防火墙设备,增加数据加密及路由器设备,增加备份硬盘等,其次是获取后续支持软件,如会计软件版本更新的支持、加密算法更新的支持等,再次是建立安全的运行环境,为会计系统建立一个相对开放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专用局域网,合理设置多层加密关口和防火墙。
2.完善软件的设计,努力增加审计线索。一是完善操作
日记的设计,只有打印存档后才允许删除,二是设置强制备份,如跨期操作必须做备份,三是设计报表与账套数据的关联,并记录报表已打印的次数,四是非经授权不可擅自修改报表的取数公式。
大学排名 3.改进数据录入技术,减少数据录入错误。一是设计磁性单据,尽量采取扫描录入,二是对重要的原始凭证,利用多媒体技术扫描压缩存盘,便于事后查阅,三是尽量使用自动转账功能,保持数据的正确完整。
(二)降低控制风险的策略
1.分配设置责任中心和操作权限密码,降低约束机制失效可能性。首先是系统管理员为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和口令,其次是经授权后的各用户应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最后是严格控制跨责任中心设置操作权限。
2.提高网络通信效率和效果,避免软件出现异常错误。一是选取性能优良的网络操作平台和网络传输配套设备,二是选择基于优良数据库开发平台的会计软件,三是提高软件使用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建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网络连接,降低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对企业内部的收付业务借助磁性单据扫描录入,依靠软件的智能化同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与银行间的业务,建立广域网连接,实时传送,保证数据同步和一致。
(三)降低检查风险的策略
1.统一文件存贮的格式,降低历史文件难以打开阅读的可能性。一是对不同时期版本的会计软件,采取统一的文件格式存贮,以便于审计师使用辅助审计软件打开审查,二是制定会计软件行业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和外部接口。
2.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审计检查程序,使检查风险降到最低。一是将软件本身的审计检查纳入软件开发或评审之中,审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重点是测试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操作权限的分配和应用情况,二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权限设置,审查操作日志,三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取数公式,重新生成一次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比较,四是查阅销售的原始合同,或利用辅助审计软件整理汇总,并与电子账面数据核对,五是检查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六是检查凭证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及负债的合理性、期末交易的归属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会计政策的一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