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创新初探(2)
2017-08-07 06:59
导读:(二)内审范围、工作重点、的创新 内部审计在西方出现至今已经有很长的,这期间也经历了曲折反复、艰辛探索、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至今才得以形
(二)内审范围、工作重点、的创新 内部审计在西方出现至今已经有很长的,这期间也经历了曲折反复、艰辛探索、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至今才得以形成的整套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实务,包括机构的设置、审计谋略、计划、方法以及内审职员的职业发展等。这套经过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与实务,对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内审创新有着不可缺少的鉴戒作用。首先,关于内部审计的范围,笔者以为应当进一步拓宽,企业中所有部分都应接受内部审计,而审计什么、什么时候审计、用什么方法审计,则是内部审计部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自主判定和决定。其次,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可以捉住三个方面。一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治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评审,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治理方面的漏洞,提出可操纵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步效益。同时,加强内控制度的评审,也是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的重要手段。二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市场经济条件下,厂长(经理)的素质和治理行为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搞好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投资者和治理者对经营者监管的共同要求。要使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种制度,并通过审计创新逐步完善其操纵方法,从而达到治理“企业治理者病症”的目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使领导满足,组织部分认可,还要让大多数厂长(经理)心服口服;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揭露题目,指出不足,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审计建议,还要给厂长(经理)开释思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三是抓好企业盈亏审计。盈亏审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职工,外部投资人都以或即将以进股的方式参与企业治理,真正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他们发挥主人翁作用的条件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相关真实信息的了解,其中最直接,也是最关心的便是企业的盈亏状况。企业的盈亏关系到投资人是否继续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或及时建议治理层采取措施扭亏为盈,从而来保护亲身利益。因此,在未来内部审计必须加大对盈亏的审计,审查其核算是否合规正确,有无虚报盈亏的情况,变企业短期行业为长期行为。 关于内部审计的创新。笔者以为可以在评审内控制度的抽样审计基础上鉴戒西方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风险审计法和风险控制
自我评价法。该种方法审计面广,有重点;节省时间、职员和用度;审计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最高决策和治理层的期看。
(三)内审模式的创新 审计应该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视活动。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这种独立性包含四层含义:一是机构独立性,二是职员独立性,三是经济独立性,四是精神独立性。只有真正具备了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职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视活动客观公正,提出的关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信息才更有价值,才能更好的为各部分或单位服务,然而传统内审并未体现这种超然独立性。按国家审计署的有关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内部的各职能部分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即使有些职能部分是由企业的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在质还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而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对内部审计职员没有这种地位的规定。在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责任。各职能部分所从事的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实质是主要负责人监视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和现实中都行不通。由此可知,传统内审并没有超然的独立性。这种传统内审模式正是企业制度所摒弃的。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国有企业在公司化过程中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而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形成三者之间互相约束,互相激励与互相制衡的关系,其中,激励与约束是核心。,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之一,就是上述三种权力配置与运作的非均衡状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传统内审模式是紧密相关的。综上所述,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理顺内部审计组织的领导关系。内审机构应在董事会或最高层治理者的直接领导下,对其负责,以有效保证内审独立行使职权,发挥审计的监视、评价、公证、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