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是“五大”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2)
2017-08-09 01:31
导读:二、风险导向审计不是用来偷工减料的 风险导向审计以识别和处理经营风险及舞弊风险为核心,安然、世通财务丑闻恰恰证明了审计师没有充分运用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不是用来偷工减料的 风险导向审计以识别和处理经营风险及舞弊风险为核心,安然、世通财务丑闻恰恰证明了审计师没有充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思路,未能识别安然、世通高速增长背后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暂不考虑利益冲突导致师的道德风险),如果安达信能意识到安然潜在的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经过风险评估和利益衡量之后,别说是5200万美元,就是52000万美元,它也不敢接,关门的生意怎么能做呢? 当然,现在有些人将风险导向审计演绎成只要“收益大于风险成本”就干的决策,就像“杀手”,只要你给他的佣金达到他的要求,他就可以去杀人。这是另外一种风险管理理念,是会计师在明知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实(或可能不实)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不道德选择。而我们谈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项目的一种风险控制,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不是单纯节约审计成本。实际上,如果不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作评估,潜在的风险发现不了,审计就像瞎子摸象,变得既无效率又无效果,看似执行了全部的审计程序,做了掘地三尺的实质性测试,可就是发现不了。而财务造假手法就像脑筋急转弯或者谜语,如果你知道了答案,感觉很简单,可是要是再给你出一道相似的脑筋急转弯或谜语,你又猜不出来,等答案公布了,你又恍然大悟。审计的关键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些线索在没有线人提供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从客户人手,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排除或证实重大错报嫌疑。而不是像传统审计,每家客户差不多,审计就像流水线,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的就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这样让客户无空子可钻。 当然,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前提是,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达到了这个层次。能做风险导向审计的会计师基本上都能做咨询业务,因为对客户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的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咨询过程,它需要会计师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执业经验。随着审计与咨询的分离,审计界很多一流人才流向了咨询业,这使得审计界缺乏真正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人才。在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大的制约就是缺乏高水平的会计师,因为,一般会计师无法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并对评估风险采取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当然也缺乏实施的环境)。 当风险评估不到位时,就可能出现本文开头提到的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名行偷工减料之实。为了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美国注协2002年12月还公布了与审计风险相关的七个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些准则(包括修订)将于2004年12月15日生效,但允许提前实行。这表明,后安然审计已真正演变为风险导向模式,会计师必须在充分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对审计风险作出充分评估,并以评估的风险决定内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要设计特别的审计程序,突破传统的审计思维,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追查可能存在的舞弊;此外,在风险评估及实质性测试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依赖专业判断,准确确定高风险审计领域,并分析判断获取的审计证据,以证实或排除某种重大错弊的假设或认定。 总之,风险导向审计不是用来偷工减料的,而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当然这种降低审计成本应该是在提高审计质量前提下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