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审计在解决企业财务题目中的作用(2)
2017-08-11 05:29
导读:二、社会会计对企业财务题目的对策 (一)验资中避免欺诈的对策 1.制定验资计划是进步审计质量、避免在验资中受到欺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验资
二、社会会计对企业财务题目的对策 (一)验资中避免欺诈的对策 1.制定验资计划是进步审计质量、避免在验资中受到欺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验资计划是按照验资
委托书的和要求,对验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的规划安排。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后,应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严密的验资程序和
工作计划,并在验资程序计划中列出具体的工作步骤。 2.对客户提供的证实其投进资本的文件资料,应根据资料的不同来源等情况,采用鉴别、查询、核对等方法来辨别真伪,若投进资本是现金,则现金必须解人事务所指定银行验资专产,待事务所账户正式收到现金投进进账单后,才能确认此款已收到。 3.为防止客户的实物出资与文件资料所列的数额不符,审计职员应深进企业,运用盘查、复核、鉴定、查询等方法查验其已作投资的资产的数目、质量、价格和产权回属。 (二)对上市公司未决诉讼等题目的对策 与往年相比,年报审计报告中较多发表拒尽表示意见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在财务与经营上存在较多题目外,也与审计环境变化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制环境的变化,相关法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观念和责任也进一步增强;二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使审计规范更加明确,注册会计师有了较完整的执业依据,执业水平有所进步;三是政府部分意识到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信息表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因此,可以看出,根据在审计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只要能够公道地确定因某些特别重大事项导致难以对会计报表整体表态,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年报拒尽表示意见。 (三)年报中应采取的审计对策 1.审计计划阶段 首先,慎重接受委托。审计主体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应初步调查客户的委托动机和信誉情况。一般对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拒尽接受委托:(1)会计记录不完整,使会计报表审计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内部控制不存在或没有有效执行,使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审计职员承受的审计风险大;(:)治理职员品行不端,不讲信誉,弄虚作假和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大,审计风险高。当然,假如审计职员以为经过具体审计可以有一定把握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而被审计单位也愿意支付追加的审计用度,则可接受审计委托。 其次,审计目的要有所偏重。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正当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企业的审计三性都要均衡考虑,有的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决定审计时目标应有所偏重,目前应较多关注“正当性”审计目标。 再次,适当了解内部控制。在审计中,应适当了解客户的内部控制,除了了解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还应观察和了解其有关活动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方式,这是每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的程序。 2.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采用主要证实法作为初步审计谋略,考虑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有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失效的可能性较大,控制风险较高,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较具体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进步审计效率。 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有效审计证据应重点关注下列事项:(1)重点关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有: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此外,还应对资产有无抵押、有无账外资产和负债的完整性予以特别关注。(2)对损益表的审计应先采用性复核的,将有关项目的金额与以前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对存在较大波动的项目,重点分析其波动的公道性,并追查至相关账户及凭证,调查交易事项。如通过分析净利润增长和营业收进的增长,发现本年度营业收进增长速度,但净利润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则可判定企业夸大本钱用度、隐瞒利润的可能性大,应实施相关分析,重点审计本钱用度和收进账户,以终极揭示的实质。 再次,加强对重要交易事项和复杂业务的审查。一些重要的交易事项如一次性支出较大的业务、没有正当单据的业务、怀疑是私人支出的业务等,都需要特别关注。同时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会计有可能涉及的复杂业务充分了解,重点检查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审计报告阶段 首先,重新评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有的企业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都比较高,进进审计终结阶段,审计职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重新评估,评估时要密切联系治理当局的态度、意向、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弊的金额和数目等,来判定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其次,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职员以经过整理的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根据被审计单位是否接受其提出的调整意见等情况,确定审计意见和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