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内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两个重要工具(2)
2017-08-12 01:56
导读:(一)审计日记在质量控制中的主要作用 1、是审计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记录。审计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审计项目“审什么,怎样审”的,而审计日记解决的是
(一)审计日记在质量控制中的主要作用 1、是审计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记录。审计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审计项目“审什么,怎样审”的,而审计日记解决的是“审了什么,结果如何?”这一题目的书面记录。 逐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是审计方案、作业指导书、审计分工等执行情况的完整体现,是内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组长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审计部分负责人或审计组长通过检查审计日记,能够及时了解审计职员是否按时完成审计实施方案分派的审计任务,采取的审计步骤和是否恰当,得到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审计质量题目。 2、是审计职员工作质量的考核记录。审计日记也是反映审计职员个人工作方法、业绩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内审机构加强对审计职员的业绩考核。 3、有利于审计项目复核,明确审计责任。审计日记是增强审计职员责任意识和保护审计职员的有效措施。审计日记集中记载了每个审计职员在审计项目全过程中的工作轨迹、判定和查证的初步结果。审计日记要回进审计档案,审计职员要对自己编写的审计日记负责,必然有利于增强审计职员的责任意识。同时,由于任何人不得删改其他审计职员的审计日记,保证了日记记载过程的独立,当出现审计风险,需要判定审计责任时,审计职员可以此来证实自己的审计质量,分清审计责任,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审计职员。
(二)编制审计日记应留意的几个题目 1、一定要是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记录。审计署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审计日记是审计职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逐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职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其中“实施审计全过程”易被狭义理解为现场审计实施阶段。我们以为,从一个审计项目立项开始,参加该项目的审计职员就要开始记录审计日记,从编制审计
工作方案开始,经过审前调查、编制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证据、起草和修改审计报告、直到发布(投递)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的全过程,都要记录审计日记。这样才能完整体现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操纵记载。 2、一定要审计职员交叉审核签字。关于审计日记要素的规定,《办法》中只要求记录日记的审计职员的签字,必要时,审计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职员可以对审计日记进行检查,但没有明确规定复核人或审计组长签字。 鉴于审计日记的上述重要作用,有必要实行交叉审核签字,即项目实施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审计职员的日记必须由审计组长审核签字,组长的日记必须由项目组其他审计职员审核签字,这样做的好处有:(1)便于审计组长及时把握项目进展情况,统筹协调工作;(2)便于审计组成员之间及时沟通讯息,有利于保证审计作业指导书和审计方案的全面执行,避免遗漏;(3)可以更好地保证日记的真实客观,防止日记被删改,便于事后的责任判定。 3、日记记录一定要明确、简洁。审计日记的执行,势必增加审计职员的工作量,内部审计机构要在多个项目实践后,不断地对日记记录内容加以规范,具体审计事项的记录形式,做到明确、简洁,既要反映审计实施全过程,又要使其不会成为审计职员的工作负担。 审计作业指导书和审计日记,从程序和手段上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实用工具,两者的结合运用必然有利于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