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2)
2017-08-12 03:08
导读: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沟通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桥梁,是审计主体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目的的工具。以有限的时间
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沟通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桥梁,是审计主体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目的的工具。以有限的时间和审计气力完成好预期审计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好审计方法。一是捉住关键环节搞好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分层次、抓重点。这是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运用适合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方法和技巧。除一般查账方法外,经济责任评价和责任界定,需要对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职责的治理活动和经济活动进行调查核实,要求我们采取其他一些工作方法以弥补查账方法的不足。如:性复核,个别谈话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或调查表,审计公示和受理举报线索,查阅会议纪要和文件资料,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鉴戒其他审计或检查成果等。 (一)搞好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对初次审计的对象,要做具体的审前调查;对任期中审计过,基本情况已经把握的,调查可以从简。审前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情况。通过调查机构和职责情况,弄清乡镇政权的特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各自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以及履行经济责任所涉及的部分、单位和事项。 2.乡镇的主要经济和发展指标情况。从统计部分了解乡镇的所属行政村、人口状况,、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进、农民人均纯收进等指标及在本县(市)内各项指标所占位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分析弄清乡镇的
经济工作着重点。对一些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找出相互间那些分歧逻辑的“矛盾点”,即审计的风险点或称之为审计重点,如,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与财政收进增长速度、当地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农民人均纯收进和城乡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财政收进增长和乡镇职工、教师工资兑现发放情况的关系。 3.乡镇财政、财务治理体制和核算体制情况。县(市)对乡镇实行的财政体制,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程序和执行治理办法,乡镇对所属机构、事业单位是否实行了“收支两条线”、“集中支付”、“集中采购”和“集中核算”治理办法。 4.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及其落实情况。通过查阅党委、政府办公会议纪要、年度工作等有关文件资料,对乡镇出台的重要经济决策事项列出清单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调查的重点放在兴建公益设施、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涉及经济责任较大的方面。 5.有关部分对乡镇经济工作的考核和检查情况。县(市)党委、政府和县(市)直机构对乡镇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其检查考核结果对开展对乡镇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通过走访纪检、监察、信访、财政、经贸委、统计等重点部分收集这方面的情况资料。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把握乡镇的基本情况,主要业绩和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题目,找准审计工作重点,进步工作效率。 6.乡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很多乡镇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审计机构,对所属机构、企业和行政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对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了解内部审计结果并进行评价,尽可能地利用和鉴戒其审计成果,缩小审计延伸面,减少重复审计。 7.审计机关以往对乡镇财政、财务审计或任中审计情况。 (二)要以财政收支审计为基础。财政收支审计既是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也是审计的切进点和出发点,由于乡镇财政收支综合反映了乡镇经济活动和乡镇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乡镇财政的主管责任人是乡镇政府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具体治理责任主要由财政所承担,还涉及国税、地税征收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在财政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治理责任,从审计角度考核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政绩,界定审计发现题目的责任回属。县级审计机关作为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主体,又负有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在审计实践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深化财政收支审计,减少重复审计。做到同一审计计划,同一审计方案,同一组织实施,同一工作要求。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对乡镇财政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要侧重以下方面: 1.摸清乡镇财政家底,包括资产家底、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情况。核实家底,不能只是停留在账面核对上,更要留意未在账上反映的题目,如:账外资产;以政府名义担保的借款或对外借款未纳进预算治理;未决诉讼、外欠会议费、招待费等。核实家底的工作量较大,一般在进点审计前部署被审计单位先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往来账,盘点资产。审计组再根据自查结果进行抽查。 2.地方制定的“土政策”是否与国家财经法规相抵触。查阅会议纪要、地方发文和领导批示,年度
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可以直接发现这方面的题目线索,再通过查账加以落实。 3.财政收进和支出增长和构成分析。是否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把职工工资发放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教育、、农业等法定支出的实际增长幅度是否达到教育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法的要求。 4.把握需要延伸审计或核实的重点。一是从账面资金流进和流出进手,分析以为属于非正常和有疑点的资金,治理上有明显漏洞的资金作为重点。二是从票据进手,对财税部分治理发放的票据进行突击盘点、核对。财税部分和有关部分领用的票据反映的资金收支与账面反映是否一致,有无资金“体外循环”、虚列挪用资金和偷漏税金等题目。三是从银行账户进手。清理银行账户,审阅收支事项。四是调阅有关文件资料载体反映的财政收支数字与账面数字衔接核对,寻找需要延伸或核实的题目线索。五是从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门题目进手,如:农民负担、职工工资发放、挪用扶贫等专项资金、重大资金损失浪费题目。 (三)把乡镇党政
办公室作为必审单位进行审计。党政办是直接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服务的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后勤保障等。党政办的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统计报告、财务报表等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治理职责活动的载体。除一般财务收支审计需留意的题目外,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要特别关注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直接相关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事项。 1.资金治理制度是否健全、严格。乡镇制发的文件和会议纪要保管是否完善,其中涉及经济和财政资金治理方面的内容有无明显与国家和上级政府规定冲突的题目。重大开支事项是否经集体研究决定,治理责任是否明确,各项开支审批手续是否严格。 2.除财政所正常拨款外,还有那些资金来源,有无乱集资摊派乱收费行为。核对收费票据存根以确认资金是否纳进账内治理,有无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 3.核查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活动所发生支出情况。如:差旅费、招待费、汽车维修费等开支是否合规,用车、住房是否符合标准;有无***装修;有无***、***送礼、报销假发票和应由个人负担的用度、借用***长期不还、在公务活动中严重浪费浪费等题目。 4、有无账外资产和未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的资产,资产出租收进是否进账核算,已调动干部使用的办公用品是否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四)抽查审计乡镇所属单位。乡镇有“七站八所”之说,国税所、地税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土管所等是上级部分垂直治理的单位,经费不纳进乡镇财政,一般不列进审计单位,必要时可就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经贸办(委)、建委、文教办(教委)、计生办(站)、民政办、综治办、经管站、统计站、水利站、
林业站、农机站等经费纳进乡镇财
政治理,可列进抽查审计范围。各地不平衡,乡镇机构设置不一,资金和核算方式不同,审计时须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查范围和重点。一般说来,应当关注以下方面。 1.经费收进方面。上缴财政的应税和非税收进、财政拨进款项与财税部分是否核对相符,核对从财税部分领用票据的情况,看是否有截留、隐瞒收进、挤占挪用资金、***和收据、偷漏税费等题目。 2.对照财政、物价部分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看有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变相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和负担题目。 3.经管站代管村级财务情况,有无挤占挪用代管资金题目。 4.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情况。转让价格的确定是否公道,有无领导干预,以明显底价转让从中牟取私利,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题目。土地转让是否履行手续并缴纳税费,有无私自转让偷漏税费题目。应兑现给村户的征地补偿款是否及时兑付。 5.企业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乡镇对国有和集体国有资产治理一般在财政所和经贸办,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时,首先要摸清国有和集体资产底数和企业改制情况,有无治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和损失。其次,延伸控股和国有资产数额较大的企业,看是否如期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有无截留私分和滞留企业题目。三是调查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的原因和责任。最后,还要关注有无乡镇领导授意瞒报、虚报税收和其他经济指标题目,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和乱集资题目,在企业报销应由机关和个人负担的用度题目,违规占用企业资产题目。 (五)延伸审计相关单位和事项。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理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业绩的重大经济活动,如重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治理和效益进行进一步核实。现以当前乡镇资金投进较大的农业投进为例进行。 农业投进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和政策,农业投进多少,效果如何体现着乡镇党政领导的工作水平。从情况看,农业投进涉及面较广,资金渠道很多,主要有乡村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农村引水工程、农田整治和改造、种子种苗、抗旱、抗洪、抗灾,民房改造、扶贫及造林项目等。投资来源既有上级拨进专项资金,也有当地配套资金和农民义务工或劳务集资。项目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成立专门的项目办,有的由乡镇所属机构负责,有的以村为主实施。对农业投进情况调查核实的重点,一是了解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投进是否到位,涉及拨款到村的资金,以现金领取的,要延伸抽查,有无挤占挪用资金影响项目进度造成损失浪费题目,是否存在集资摊派增加农民负担题目。二是了解项目立项、可行性、施工、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治理情况,有无因治理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