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几点熟悉(2)
2017-08-13 02:07
导读: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予以广泛高度重视,形式多样化。 1、企业自己要重视。 我国的内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予以广泛高度重视,形式多样化。 1、企业自己要重视。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是政府干预下进行,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内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充分重视,不能仅流于形式,要把内部审计与企业效益真正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鉴于企业规模大小,生产经营复杂程度、团体企业层次性、治理层素质高低等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地设置内审机构。美国、日本已演进为比较健全的公司内审制度,纵观世界各国内审制度模式有:董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财务付总经理领导模式等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企业设置内审机构时可鉴戒。 2、国家要给予支持并治理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重视之外,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分也应重视及承担起对内部审计体系的指导和治理责任,尽快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包括考核及选拔人才,规范内部审计师执业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或参与制度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积极推广内部审计的新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新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就内部审计工作中某些具体题目提供咨询服务。 3、内部审计设置的形式多样 常见的几种形式有一般大型企业、团体公司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于一般大型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属于总经理,这样比较贴近治理层,有利于效益审计的实施,对于团体公司,宜有用隶属于董事会的模式,以达到宏观控制,总体规划的效果,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可相互派驻审计职员以堵塞治理中的漏洞,国有独资公司在我国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一人兼任,无论隶属于谁都无分别,也可设立总审计师,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应多样化 随着治理的不断创新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和多样化;责任不再局限于财务关系,既立足于财务审计,又超越财务审计在某些专门领域有所建树,内部审计为更好地配合治理当局经营目标的实现,应在原有的财务风险治理中注进新的,如对债务人信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及因市价波动而招致的投资资本风险等保持关注,并及时提出预防风险的建议。审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审查评价财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程度,,提出更有效使用资源的途径。并进行质量审计及经济合同审计,使内部审计注进新的更新的内容,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三)适应经济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改善内审职员机构,进步内审职员素质。 我国内部审计职员的结构不尽公道,大多数内部审计职员是从原财务部分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差,并且缺乏与生产、经营、治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我国的实际考虑,在选拔内审职员时仅仅具备财务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治理素质。另外,我们也可以参照注册师制度,建立内部审计职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进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进步现有内部审计职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
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审职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其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改进审计,拓展审计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监视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工作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治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治理的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