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2)
2017-08-13 06:46
导读: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一,定性标准。定性标准是从性质上判定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一,定性标准。定性标准是从性质上判定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它主要包括真实性审计标准、正当性审计标准、效益性审计标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 真实性审计标准是指被审计者任职单位的财务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按照《评价标准》的规定,财务真实性分为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三个层次。 正当性可分为正当、基本正当、有违规行为和严重违规四种。 效益性审计标准是指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其计划中规定的效益目标。效益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效益两部分。经济效益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定:一是经济性和效任性;二是效果性;三是收益性。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考核标准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审查有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划出其中的冗余与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二,定量标准。定量标准是指从数目上通过比较考核和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行为的量化标准。主要是指一些技术经济指标。 财务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利润(或利税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状况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和活动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在运用上述指标时,应留意以下方面的:第一,除了运用上述基本指标,还应运用一些辅助的指标,以便对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如财务效益状况方面有销售利润和社会贡献率;资产营运状况方面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等;偿债能力状况方面有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发展能力方面有总资产增长率和年利润均匀增长率。第二,在对财务效益状况方面指标的中,凡涉及利润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前任遗留的由责任人在职期间消化处理的各类潜亏,如坏账、呆滞物资、待摊用度、代处理财产损失等;任期内各年因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和改革措施引起的收进的增加或减少,本钱和税金的增加或减少;任期内各年因会计核算的变化而产生的对收进、本钱、利润的;任期内各年因发生不可抗拒的灾难所产生的对利润的影响,等等。第三,在计算资本保值指标时,应剔除这些因素:年度内因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投资增加的资本金;国家专项拨款、各项建设基金增加的资本金;由于国家实行先征收税费后返还办法增加的资本金或资本公积;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组、评估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接受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等。第四,在运用上述指标时,应结合本单位经营性质和治理特点,适当增加或删减一些指标,使评价指标能够全面、正确地反映出责任人履行责任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审计评价既全面、谨慎,又客观、公正。 总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对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矛盾和题目,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往认真地、不断地和探索,找出解决题目的办法,终极实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1]滕树煊,周立春 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审计评价[J] 湖北审计,2001,(6) [2]谢立军 浅谈离任审计“十要”[J] 审计,2000,(6) [3]汤土云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J] 江苏审计,2001,(1) [4]四川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湖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标准[J] 湖南审计,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