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1世纪我国国家审计发展趋势展看(2)

2017-08-13 06:53
导读:二、审计内容不断扩展,逐步从真实、正当为主向真实、正当、效益三者并重,效益审计日益重要方面转变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视财政财务收支
二、审计内容不断扩展,逐步从真实、正当为主向真实、正当、效益三者并重,效益审计日益重要方面转变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视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正当、效益的行为。审计机关为了有效履行审计监视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视作用,必须全面监视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正当和效益情况,并使三者达到有机的同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三者都地位相同或同等重要,而应各有侧重。审计机关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拓展审计内容。  在审计机关刚成立的十多年里,由于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财经领域的违法违规题目非常突出,在当时条件下,审计机关配合财税大检查,把查处违法违规题目即“正当性”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为整顿经济秩序,严厉财经纪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财经领域的违法违规题目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家底不清,财政财务收支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十分突出。这些题目不解决,就不能全面揭露财政财务收支中的深层次题目,从根本上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题目,也会给有效实施审计监视带来困难。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审计机关应当把监视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正当作为工作重点,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切实解决财政财务收支中的不真实、不正当题目,逐步规范会计核算。为此,审计署在《1999年至2003年审计工作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正当为重点,打假治乱,维护财经秩序,揭露和制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舞弊和***等题目。  效益审计(国外称“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初,随着审计目标逐渐由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转向评价经济活动及有关事项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产生了效益审计。效益审计首先从内部审计开始,然后不断向国家审计扩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审计分支,并使审计发展进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现代国家审计史上,效益审计的采用具有划的重要意义,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效益审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在新的世纪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财务收支中的不真实、不正当题目将逐步得到解决,财经秩序将发生根本好转,开展效益审计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因此,国家审计应当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积极鉴戒国外审计的有益做法,不失时机地扩展审计内容,逐步把审计工作重点由目前的真实、正当为主向真实、正当、效益三者并重,效益审计日益重要的方面转变。但应当看到,这个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务审计,才基本达到会计核算的真实和规范,才为全面开展效益审计创造了条件。在我国审计监视制度恢复初期,一些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效益审计的试点和探索,但这种试点和探索只是初步的、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因此,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范围,使效益审计被我国国家审计广泛接受和采用,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并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三、审计重点更加突出,财政审计和责任审计将成为审计机关的主导任务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审计主要是监视国家的财政收支。国家审计对国有在上固然也保存审计监视的权力,但实际的审计监视工作主要由中介组织承担。我国的审计监视制度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尽对的主导地位,而且数目多,分布广。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当时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无论是从审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和职员配备上,还是从工作重点的摆布上,都十分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工作思路,即以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中心,财政审计主要是以下级政府财税部分为对象,开展少量的“上审下”,审计范围比较窄,覆盖面比较低,也不大。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各级审计机关以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中心,逐步拓展审计新领域,带动和促进了其他各项审计工作的全面。1998年,审计署新一届党组第一次将国家审计划分为财政审计、审计和企业审计,提出了“三大审计”的概念。这一提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确立了财政审计在我国国家审计中的地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也向国际通行做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开以及社会中介组织执业的规范与执业质量的进步,我国国家审计的重点将实行重大调整,即逐步从企业审计领域中退出,重点转向财政收支审计。而且,在财政收支审计方面,除了传统的审计项目和以外,还要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在部分决算审签、政府采购审计、环保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等方面将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干部监视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可以说,它是我国独创的融审计监视、组织监视、纪检监视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监视手段。从80年代开始,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心、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然后逐步发展到对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中办、国办下发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要求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职员全面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新时期党中心、国务院为加强对干部治理和监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党中心、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经常性的工作。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将始终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在机构设置、职员配备和工作安排上切实予以保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都要由国家审计机关来承担。为了妥善解决好国家审计机关任务重与职员少的矛盾,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应当认真解决好以下两个: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等如何有机结合,做到资料共享,成果相互利用;二是国家审计如何利用和发挥好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使三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承担好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上一篇: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