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2)
2017-08-14 03:02
导读:(二)决策程序的限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果断的决策是许多家族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果敢、善断,抓住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获
(二)决策程序的限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果断的决策是许多家族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果敢、善断,抓住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获得了成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主的个人经验开始失效。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个简单的决策就能影响企业的成败。在这种以伦理约束代替制度规范的制度下,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而诸如创业者“一言堂”以及“家长式”的管理,极易造成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和存续时间的短暂。因此,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越发显得重要。
(三)制度执行的限制——缺乏持续的有效性
家族企业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一项制度的执行不能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流程而随时进行调整和改变,并且制度的执行缺乏持续的有效性。例如企业主常想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使企业立刻就能够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却忽略家族企业本身所存在的复杂问题,因而一旦职业经理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则很快地就被企业主解雇。这样的制度往往是企业家意志的体现,执行起来随意性很强,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人力资源的限制——缺乏良好的职业经理人环境
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高度自主权,对企业资源具有高度支配权,对企业职工具有高度选择权,对内部分配具有高度调控权。家族企业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存在某种程度的排斥,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始终难以真正融入组织中。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出于对控制权的担忧,使得企业内部缺乏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环境,难以吸收外部人才,限制了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家族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的困境,必须提升专业化、职业化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2003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应帮助组织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评价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以此来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评价并改进机构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贡献。由此可见内部审计与公
司治理之间的交互渗透关系。“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之一,并且更加注重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良性互动关系。总之,内部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审计作支撑。
(一)公司治理是家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动机
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将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公司治理健全得当,家族企业管理者才能从企业所有者利益出发,积极设置和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严格合理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企业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反之,若公司治理失效,管理者失去约束,内部审计只能成为一种形式。伴随着公司治理的变化,内部审计的领域得以拓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家族企业适应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
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的制度框架,而审计监督则是为捍卫这套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审计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1)内部审计有利于在家族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内部审计作为家族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比外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可以有效地规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潜在风险,为改进企业管理出谋划策。(2)内部审计有利于家族企业管理风险。它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经营管理中的高风险领域,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的负面影响。(3)内部审计有利于家族企业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通过监督、评价、服务等职能帮助企业减少漏洞和损失,有效配置生产资源,从而提升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