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文化的塑造与国家审计的发展(2)
2017-08-14 03:42
导读: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国家审计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视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看。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
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国家审计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视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看。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时提升审计监视层次,树立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
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的内涵在于夸大监视的效任性和价值性,夸大对制度的依靠审查。以发展和经济效益为依托,对被审计事物的发展提出科学公道的意见,使其遵循事物的发展,并在法定的框架内有序运行。通过审计既促进各种资源的公道配置,又进步资源利用者的治理水平。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确立:一有助于国家审计职能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从积极的角度往理解审计,可以拓宽审计人的视野,不断寻求国家审计能够发挥作用的增长点。只要能够促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和最优,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能够进步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国家审计就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扩大审计领域,深化审计职能。二有助于国家审计协调好与外部的关系。国家审计的功能实现,不能不依靠于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而审计外部环境的优化,首先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环境发展的认同。假如我们在审计中能够贯彻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那么,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所应取得的相应的配合等将处于一种***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二)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效益性出发实现国家审计的功能
在传统的国家审计思维模式中,真实性历来被以为是审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视,应将效益性(效益性应是经济、效率、效果和环境的总称)作为国家审计的终纵目的。在实施国家审计时,真实性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基础和条件条件,只有在证据取得上获得客观真实的结果,才能谈的上对经济政策及法规,对一定的经济行为的有效评价和监视。当一定的审计事实被确以为是真实的条件下,正当性的审查是必须的。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经济监视部分,应夸大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即“效益-真实-正当-效益”,在确定了被审计标的是正当或违法的条件下,考察这种正当或违法产生的经济效果如何,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公道性,从而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提倡人性化的审计方式,促进国家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新的审计文化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在于夸大实施国家审计时应以人为根本,更多体现一切为了的人性化工作模式。组织是人的聚合体,因此谋求和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