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一般原理及应用(2)
2017-08-17 03:19
导读:(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
(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大工作量的改动。
(3)一个应用系统软件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经过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分析、研究、测试、实验之后才能付诸推广应用。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提出意见,在技术人员的修改之后再测试,实验,直到基本上符合施加情况之后,作出正确评价,再使用推广。
(4)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表达用户对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意见,使得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方便用户,严密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领导部门对该应用系统的要求、意见贯穿到研制工作中去。
第二,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在帐务处理上与手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手工帐务系统是一种已经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帐务处理系统,它充分地反映了各个行业帐务之间的核算关系。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将这种手工帐务系统通过模拟使其变成计算机语言能够描述的机器帐务系统。因此,这两种帐务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2)在明确了帐务处理关系之后,为设计方便,以及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现,因而在进行机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一些中间的过渡系统,来承担应用系统软件在实现业务时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核算关系上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与手工核算关系相一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些区别,以便于判断这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管理制度,并理解这种设计与手工系统相比所作的融通和改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对于系统运行后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才有可能正确地进行审计,完成审计任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在通常的手工系统核算关系上,由于记载帐簿以及处理过程的直观性,往往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理解方法,计算机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来反映软件系统内部各个文件、变量之间的核算、过渡关系,这种流程图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部关系比较清楚,便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识别流程图和绘制流程图,并通过流程图,来理解软件系统在实现系统功能时与手工核算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第三,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和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文件体系和变量体系。
(1)在手工帐务系统中,作为记入帐务以及核算关系的载体的帐簿、报表、帐卡,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通常被设计成为各种充当相同、相似、相近功能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帐务及核算关系的载体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履行计算机审计任务时,必须明确应用软件系统都使用了哪些文件,各个文件中项目的设置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文件承担了哪些(个)手工帐簿的哪些(个)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手工帐簿、报表、帐卡中每个数据项都有明确的称谓及经济意义,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中,这些数据项被设计成各种类型的变量来承担实际数据项参与核算任务。审计人员为了作好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变量体系,理解各个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及变换功能。通过理解变量来理解系统是怎样来实现核算关系的。
(3)机器帐务核算处理是通过各种运算符和运算函数对变量的处理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运算关系,从而充分评价系统功能,并理解系统核算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四,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在投运时的数据移植工作。
(1)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要在各个行业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数据移植工作,即将手工帐卡、帐簿、帐表上的数据移植到机器系统的文件中去,这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的第一步。在移植之前,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机器安装、线路铺设等工作,并对各项设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审计,从而熟悉布线规律,并便于在今后长期审计中坚持原则。 (2)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推广应用时,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在数据移植时,为了使实际数据正确地移入机器,往往要对那些不适合机器程序设计情况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合情况的修改,对帐务系统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理准备工作,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数据移植工作,一方面熟悉这种准备帐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