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粉饰对当前中美会计审计领域的影响(2)
2017-08-18 02:01
导读:二、中国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对当前的影响 1、促使治理部分加快了《会计准则》制订与出台的步伐 银广夏等造假案发后,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和
二、中国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对当前的影响 1、促使治理部分加快了《会计准则》制订与出台的步伐 银广夏等造假案发后,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会计处理原则和处理进一步适应国际惯例,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2001年7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夸大了法人的法律责任;财政部出台了《借款用度》等6个准则;对《债务重组》等5个准则进行了修订,以推迟公允价值在中国的使用;2002年积极组织金融类上市公司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制定《企业合并》等具体会计准则,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2002年8月中注协发布《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列举了9大类54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欺诈或表明公司存在财务欺诈风险的因素,提醒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予以充分关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决定成立上市公司会计审计题目专家技术援助小组。 2、引发了对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效力的争论 银广夏事件后,一些人开始怀疑《独立审计准则》的公道性,以为“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正当,主要是看其与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是否相符,……假如公司采取伪造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舞弊,那这种以会计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必定失败”;但大部分观点主张“由于审计抽样技术的限制,审计不可能完全起到防止差错和发现舞弊的作用,也不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完全保证,只要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谨慎,执行应有的审计程序,就可以获得适当的证据。国内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证实,过失的主要原因不是审计技术题目,更多的是职业道德题目”。总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是客观、公正的条件,所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3、引发了补充审计的争论:“五大”的审计质量不总是值得信赖,对补充审计仍需三思 证监会发文要求类拟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同时出具境内师事务所及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具备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两份审计报告,引发了对“补充审计”的争论。有观点以为政府出台这一制度目的事与愿违,有损WTO“国民待遇”条款。诸多学者以为国际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并不总是值得信赖。还有学者建议比照法国的做法:凡法(中)国以外的会计公司对法(中)国上市进行审计的,应当由法(中)国的一家审计公司进行补充审计。 4、开展责任的大讨论及对修订《注册会计师法》征询意见 争论的焦点是:(1)在法规中,民事赔偿责任主体厘定得不够明确。(2)处罚的方式存在弊端以至罪罚不当。证监会查处后罚的是公司的钱,出错的董事、经理没有受罚。(3)现行法规中没有举证颠倒。应该鉴戒国外的做法,实施“信赖举证”,不用原告举证,被告必须拿出证据证实自己没有造假,否则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5.会计准则在国际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中国的实际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降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本钱。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会计国际化方面应保持清醒和冷静,不应当简单或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某个国家的标准。中国在实现会计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包括美、英、法、德、日、澳、加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但决不能盲目地推崇这些国家的会计标准。这个看法得到进一步明确。 6、开展了全方位的诚信,增强投资者信心 监管部分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总理两度在北京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注册会计师需要诚信教育,律师、证券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中小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以及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界等证券市场的监视者也需要诚信教育。 7、法律制裁力度加大 2001年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取消执业资格,并宣告解散,促成中国证券审计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强制性审计师变更;从2002年8月1日起,大庆联谊案在哈尔滨正式开庭审理,来自全国13个省130位投资者将诉讼索赔,索赔额从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庭审期将持续一个多月内此同时,银广夏索赔案也在银川正式受理,越来越多的造假受害者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开启中国证券欺诈民事赔偿的先河! 相对来说,中国对舞弊案中的高管职员的处罚过轻。应该明确区分高管职员、会计职员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尤其加重对高管职员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安达信也好,安永也罢,审计出了事,其民事赔偿(对投资者的赔偿)因有完善的执业责任保险制度而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发达国家的监管思路,值得我们反思和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