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探讨(2)
2017-08-18 06:46
导读:(3)我国在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方面不存在法律障碍。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
(3)我国在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方面不存在法律障碍。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1995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规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金融机构等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199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执行过程中,只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内部审计资料不涉及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行使管理当局的职能,其独立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2.我国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应采取的对策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但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可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2)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审计责任约束机制,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加强
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综合驾驭能力;最后应应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审计队伍,补充审计力量。
(3)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应将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监督的审计,转换为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果,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评价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等,作为内部审计重要内容和日常工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4)狠抓内部审计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当今计算机已广泛的应用,一方面要配备与会计电算化、现代经济管理的审计设备,另一方面,要培养审计人员利用先进设备来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5)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决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的部分外部化 (内外部审计人员共同协作)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可依旧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人员或者其他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是不经济的,内部审计的完全外部化则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存在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需求和供给,内部审计也将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新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内部审计外部化会成为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双赢战略。
参考文献:
[1]刘雅荣: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J].会计之友,2006,(10).
[2]吴灵辉:浅议内部审计外部化[J].商场现代化,2005,(12)
[3]欧阳春花: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财会研究,2003,(6).
[4]宋建波 蒋晨霞: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4,(11).
[5]万 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诌议[J].财会月刊,2003,(12).
[6]周为利:内部审计外部化之研究[J].广西会计,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