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审计的影(3)

2017-08-19 01:50
导读:3.数据被非法篡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首先企业自身无法擅自改动数据,它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途径;其次,ASP为了信誉、为了生存,同时还受到政

3.数据被非法篡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首先企业自身无法擅自改动数据,它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途径;其次,ASP为了信誉、为了生存,同时还受到政府、企业等各方监视,也不会随意地非法改动数据;再次,ASP中心是经过授权的专门的信息治理机构,它的安全性自然要高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用户,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实施ASP模式,数据、网络的安全性较一般情况高得多。
四、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对审计的
1.对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影响
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改变了原有的账务处理模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只能接触到一些原始收据和经ASP系统处理之后得出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无法接触ASP服务商所提供的电算化系统软件,因此有些电子审计方法和技术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无法对系统做出公道的判定。ASP会计信息天生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会计信息的天生和传输手段,使会计信息的适时化和动态化成为可能,这也对审计信息的质量、范围和时效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2.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以纸介质为信息载体,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益进行评价,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性、正当性、公允性、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和效益性进行监视鉴证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审计委托人服务。在网络化的财务报告环境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网络审计的目标将主要通过“无纸化”的实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对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对网络技术本身的合规性与有效性审计等也将成为审计目标。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促成了会计信息供给中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这将使会计信息更加面向用户,导致形成会计服务市场的大众化局面,从而使面向用户成为审计理所当然的服务目标。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书面凭证逐渐消失,审计线索变得模糊,传统的获取证据的方法有的将不再适用,需要采用新的系统测试的审计方法。财务信息表露的连续性,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连续性的审计服务,审计职员的职业判定将变得更加重要。审计将由传统的查错防弊向职业认证转变。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系统认证,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此外,网络的安全性也将成为审计中符合性测试的重要。
4.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会计信息供给市场机制的形成,造就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买方市场”。他们有更苛刻的信息质量要求,无疑将审计置于难以满足公众期看值的风险之中。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审计面临一个多变的外部环境,审计线索日渐模糊,审计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复杂化,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传统的风险控制面临新的挑战。这些也是审计面对的风险挑战。
5.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拓展,要求对原有的审计准则进行更新和补充,如网络审计的事前审计准则、系统安全可靠评价标准、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从而建立起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应结合ASP会计信息天生模式中的信息处理流程,与证券监视治理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相关规则相配套,对ASP的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约束。
6.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报告将面临挑战,需要对传统标准化的审计报告格式进行革新。应针对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发表有差别的审计报告,使审计报告也能面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相关的审计信息。从报告的时间上看,由年度审计报告逐步转为实时审计报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主要:
姜灵敏.网络财务的安全题目与对策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5
欧阳电平,梅惠娟.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蔡立新.会计软件应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辛茂荀.会计信息化.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
王孝忠.会计电算化.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