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经济效益审计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
2017-08-19 05:47
导读:(一)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衔接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有一部分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的,内部审计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有责任帮助本单位改善管理
(一)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衔接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有一部分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的,内部审计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有责任帮助本单位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本单位的目标,并协助本单位的管理人员了解信息,评价经营方案、经营决策,但这些方案和经营决策最终仍是由
企业管理人员确定并负责实施的,内部审计人员只是根据审查评价的结果提出建议,而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其次,外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不认同或认同程度较底,造成重复审计和审计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有一个很好的链接点,外部审计既能很好地利用内部审计已有的审计结果和审计资源,又能保持外部审计较高的独立性,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效益审计模式。
(二)审计队伍内部建设亟待加强
为了适应转型期间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审计队伍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强:一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复合性审计人员,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
培训。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水平。审计中所遇到的各类经济活动,均与审计规范、法律法规紧密相连,为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需要加强对审计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实行新会计制度后的挑战
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一是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审计技术需要升级;二是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更加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现在许多公司经营不善,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归根结底与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帮助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内控制度,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内控制度,并用这套制度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五)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
涉及对企业经营决策审计时,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如由国家审计来做,在某种意义上就有审批的成分,这样国家审计就保持不了其独立超脱的地位,再者国家审计也不能干预影响企业决策。如由内部审计来做,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又使它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比较单调,大多数内审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不是很熟悉,进行企业决策审计困难较大,形成审计部门实质上不进行决策前的审计,只是在决策项目失误或收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时才进行审计,起不到经营决策审计应有的作用。
总之,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济效益审计程序,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要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挑起为企业“诊断”的这一重担,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竹德操,吴云飞, 达世华.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
[2] 马永清,马儒冠.新编实用内部审计[M].山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