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GE实现团体控制的关节点(2)
2017-08-20 02:30
导读: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小组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和研究情况,倾听其它有经验成员的各种想法和建议,他们形象地把这种调查研究称之为对自己大脑的一
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小组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和研究情况,倾听其它有经验成员的各种想法和建议,他们形象地把这种调查研究称之为对自己大脑的一次知识和概念的“轰炸”,在此之后才确定本次审计的目标。
审计中,审计小组对整个审计工作负有全权,召开调查会、进行个别谈话、收集情况和资料等活动都由他们自主安排。在这之后是分析情况、理清头绪,衡量各种题目间的相互。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他们可以做他们以为需要做的任何工作,目的只有一个:找出题目的解决方案。
发现题目仅仅是解决题目的开端,即便找到了解决办法,事情也远未结束。实施方案的具体建议一般由审计小组提出,而且他们总是要把新方案变成一种日常工作,具体落实后才肯罢手,以便在他们离开后能够坚持下往。在这一过程中,审计小组要与被审计部分的领导和业务职员打无数次交道。
毫无疑问,审计给GE带来的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审计署选人严格。他们不过多考虑审计职员原先所学的专业,而注重人的素质和才能。他们要求每个新人能给审计部分带来他人所没有的或无法做到的新贡献、新思想。
第二,有幸进选的审计职员大多能保持这一机构传统的献身精神。他们工作专注,有极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而不知倦怠。
第三,进进审计署的职员有着各种各样的学历背景,而且见解往往与众不同。不同的经历和见解有助于的发现和解决。
第四,审计安排独具匠心。均匀每三个月,审计职员便接受一项新使命,每次都是不同的审计对象,不同的组成职员,不同类型的业务题目。审计职员互相吸收营养,往往在对比中就能发现题目。在设计解决方案时,又会将其他审计对象的好经验融进方案,起到了传播先进经验的作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五,对审计职员充分信任。公司审计署直接向GE总公司的第三把手报告,增加了他们意见的分量和权威性,他们自己也觉得“说话的声音格外响”,审计工作也往往因此更能得到被审计部分领导的积极配合。
第六,题目经常不是由审计职员所发现的,他们只是弄清了题目的***。解决办法也经常不是审计职员所发明的,他们只是发现了那些早就存在,但因某种束缚而未能实施的好想法,并促使其变为现实。审计职员起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第七,公司审计署特别夸大集体配合和协作精神。他们把审计小组看作是同被审计单位肩并肩工作的大团队中的一份子,而他们每个人又是审计小组这个小团队的一员。
GE的很多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很希奇,像审计这个大家公以为纯粹属于财务方面的被他们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对下属的这种审计还真有点当年“工作组”的味道,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似乎也相差不远了,难怪联想总裁柳传志在GE参观期间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是在搞***吗?!当然相似只是表面的,在骨子里面GE的做法很。
总起来说,GE公司审计署所做的工作已远远不是我们一般所以为的审计概念了(一般人可能以为审计往往带有事后性质,而且也只是财务性质的),它成了GE对下属企业进行强有力控制的最有效工具,也是GE对其下属企业所有权的具体体现和保证。
GE活生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再大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精神又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强化内部审计就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科层化,这样做的好处是迫使治理规范且不走样,但这种结构内在地隐含一个题目: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基层可能由于得不到公司总部发出的全面的和正确的信息而不能迅速抢占市场中对我方十分有利的高地;另一方面,治理层假如不能有地和及时地获得第一线正确的信息反馈,不仅指挥和决策存在障碍,也更谈不上控制和预防,长此以往,早晚也是要出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