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动我国网络审计发展的思考(2)
2017-08-20 04:40
导读:4、缺乏符合网络审计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审计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要求审计职员不断
4、缺乏符合网络审计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审计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要求审计职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为了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执行审计监视、鉴证和评价任务,审计职员不仅要把握会计、审计、经济治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把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审计职员要了解网络环境下经营和会计核算的特点与风险,要懂得计算机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而现在这样的人才仍然非常缺乏,使得网络审计难以广泛实施,极大地阻碍了网络审计的发展。
5、缺乏优秀的网络审计软件。 目前,我国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审计软件,软件的功能也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当一部分审计软件实用性不够强,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很多软件因跟不上审计业务需求的发展,往往昙花一现即被弃用,成了名副实在的短命软件,浪费了大量资源。而国外的审计软件在我国由于多种原因也得不到很好的运用,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网络审计的发展。
三、推动我国审计的措施 网络审计模式代表着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网络审计模式取代传统审计模式的过程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审计技术变更的,它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治理,乃至审计职员的思维方式和自一身素质带来重大,它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适应我国与治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我国网络审计的发展。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快财务网络体系及审计部分网络化建设。 政府、应该重视加强网络建设工作,各行各业在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时,对于所有涉及经济和财务业务处理的机系统,必须要为经济监视部分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网络审计方法的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根据审计署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07年;审计署将初步建成联网审计系统,开始对中心一级预算单位以及财政、海关、税务、等部分开展联网审计,而各地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网络建设时,可以从某些易于实现的部分人手,有计划地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全面的网络审计。
2、充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进步网络审计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是防范和控制审计网络风险的一个重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责必须分离的原则,对网络审计系统中数据的输进、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治理等环节进行认真规划,实行有效的职责分离。实施网络审计时,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与评价,以确认其防范黑客侵进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安全治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进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此外,审计职员应进步安全防范意识,重视网络审计系统中的身份确认、防火墙、审计数据的传输及反病毒措施等环节,确保审计数据传输的安全及保密,以防范网络审计系统的安全性风险。
3、加强网络审计立法,制订网络审计新准则。 网络审计立法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措施。对于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等网络经济工具的正当性及其使用规定,都需要立法来加以明确,而对于现有的相关法规中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应遵从其规定,对不适应的需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施网络审计的新环境下,网络审计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例如,对网络审计职员的一般要求、网络审计的事前审计准则、网络安全可靠性评价标准、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因此,现阶段要推动我国网络审计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审计立法工作的力度,使网络审计工作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