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部控制审计几个基本题目研究(2)

2017-08-21 03:55
导读:三、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目标 为了论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本文先扼要论述一下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最早期的内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目标  为了论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本文先扼要论述一下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最早期的内部控制思想是以帐簿之间的核对、帐簿记录与财产实物的一致性及会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为核心内容的 ,其控制目标可以概括为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保护资产的完整。 1949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进步经营效率、帮助推行企业治理政策两个目标增加进来,意味着人们已熟悉到内部控制应与企业营运相结合。 1994 年 COSO 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将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为“公道保证运营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相关和规章”,将公道保证遵遵法律规章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目标。  从以上简单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两个目标始终被人们认可。在熟悉到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且须与经营治理紧密结合之后,内部控制设置就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进步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不能由于设置控制而使原来简单的程序变得复杂,致使运营效率降低,而且必须要精心设计控制使业务处理更加高效,使控制信息的传达沟通更加快速便捷,因此进步经营效率应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同样,既然内部控制系统要与企业经营治理紧密结合,那么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就必然要借助于内部控制,否则无法与经营治理结合,因此实现企业运营目标也应成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是处在具体的法律政策环境中的,必须要正当经营,而法律的遵守单单靠企业成员的遵法自觉性是不行的,需要有特定的机制来加以制约,这种制约机制就属于内部控制;更重要的是国家针对企业制订了很多法规、政策来引导、约束或规范企业的行为,如产业政策、工商治理规章、税收法规、银行结算法规等等很多,这些需要企业往执行,企业为了不违反这些规章,就设置一些控制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促使企业遵遵法律规章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2001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目标作了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目标确定为五个,其中大部分都是上述的观点,只有两个目标本文持反对意见。其一, “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治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健康运行”。为了强化风险治理而设置控制假如只考虑使业务活动健康运行,而不考虑精心设计控制使运行效率得以进步,就可能会产生因设置控制环节过多而降低运营效率的后果。其二,“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本文基于这样一个见解来这个目标的适当与否:内部控制假如深究其构成可以分为内部控制预设体系(为方便起见和易于理解,本文中所述“内部控制”即与其等同)和内部控制预设体系的执行两部分,内部控制预设体系又可分为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由此见解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概念上就矛盾。  上述内部控制目标只是作为控制系统的系统目标,其下还可以分成多个层次的治理层和作业层目标,这些目标都应服从系统目标。  综上本文以为内部控制目标为: 1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2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3 、进步运营效率,帮助实现运营目标, 4 、保证遵守国家法律规章。  (二)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目标  前已述及,内部控制审计实际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系统自身的功能,是实现自身新陈代谢、自我完善的机制,是内部控制执行环节的要件,促使其功能得以实现。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整个系统有系统目标,内部单位有子目标,子目标应该该内单元的运行目标应与整个系统目标一致,否则系统不成为系统。因此从这角度看,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目标应是一致的,否则内部控制系统至少会运行不畅。从内部控制自我完善上看,内部控制审计通过仔细每类控制的环境和风险,评估某类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这个评估的过程中实际就是以内部控制目标来作为引导原则和衡量标准的,例如对现金控制的审计,必须将内部控制若干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保证遵守国家规章置于控制措施前,从目标的实现出开,就是引导原则,然后分析控制对实现目标的风险,即分析控制能否实现控制目标,就是衡量标准。从内部控制执行环节上看,更直接地表现出目标的一致性,由于内部控制假如未执行,其控制目标当然就无法实现,而内部控制审计部分工作就是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服务的,它的功能就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目标当然是一致的。  前面本文提出在我国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应纳进内部控制建设中。假如这个命题正确,那么在我国特殊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更应将内部控制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在内部控制基础薄弱的环境里,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的建设,而建设的过程应该是目标引导的过程,否则轻易导致盲目建设。这种目标就内部控制目标,是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和先进思想的目标,围绕它制定控制能更简便直接,控制更有效。而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建设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就要用内部控制目标来引导审计,这样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建设起更为健全的内部控制。  综上论述,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目标是一致的。  (三)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层次性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就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就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系统目标。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单元,它也应该有服从于系统目标的子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子目标也就是它的第二层次目标,是更为具体的目标。鉴于目前我国内部控制普遍落后的现状,从上述内部控制审计应纳进内部控制建设的观点出发,以下这部份讨论以内部控制处于不完善状态为出发点。为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必须通过审计发现控制空缺处、薄弱处,提出设计改进措施,——这是为了补充完善内部控制,这是我国目前要做的主要完善工作;另外还要监测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修改、设计新的内部控制以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意见,——这是实际是为了再生内部控制,这是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自我维护、新陈代谢,这两方面都是为了内部控制的完善。同时,内部控制审计通过系统深进的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作出执行情况的评价,报告和发布执行检查信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同时通过检查执行情况,发现执行不恰当的提出意见指出如何执行,发现怠于执行的督促执行,——这是为了督促内部控制执行,这两方面是为了内部控制的执行。  实际上,为了完善内部控制和为了内部控制执行这两方面的审计在操纵上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先后次序,是一支枝条上的两个果实,通过同一程序而获得的。在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能得到完善的意见,在评估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时要获得更具建设性意见必须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结果。  上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层次可以表示为如下:  
上一篇:工程造价审计之我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