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审计期看差(2)
2017-08-21 06:07
导读:3.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与揭弊查错并重为审计目标。这一阶段的开始可以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的发布为标志。促使
3.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与揭弊查错并重为审计目标。这一阶段的开始可以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的发布为标志。促使揭弊查错重新成为审计主要目标的首要原因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治理职员欺诈舞弊行为的增多以及诉讼爆炸。以前,防止雇员舞弊是企业治理职员的职责,但现在治理职员也参与舞弊和欺诈,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职员应承担揭弊查错的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尽管审计界受审计本钱、审计能力的限制而尽量降低其揭弊查错的责任,但社会公众的强烈要求与适者生存的法则,使得审计界不得不对此重新予以考虑。20世纪80年代,AICPA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作为缩小审计期看差的重要措施,其中阐述了审计职员揭露和报告客户舞弊和差错的责任以及揭露非法行为的责任,这促使揭弊查错又成为审计主要目标。
三、缩小审计期看差的几种对策
审计技术、审计职员素质、审计限制以及审计委托人所能承担的审计用度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审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审计期看差不能尽对消除。要满足社会公众的期看,审计界可以而且能够做到的是缩小审计期看差,为此,审计界可以做两方面的努力:第一,对于那些社会公众提出的要求,如属于在现实审计环境中,审计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审计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往满足这些要求。由于,就审计界的主观愿看来讲,尽管审计期看差由于社会公众有其自身利益和审计能力受环境条件限制而客观存在,但它并不希看看到自己的能力与社会公众的期看出现差距,由于这意味着自己的无能,从而让社会公众失往对自己的信任。第二,对于那些社会公众提出的要求,如属于在现实环境中审计自身能力难以达到的,审计界也不应该拒尽这种要求。科恩委员会曾经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后以为,审计期看差确实存在,造成审计期看差的主要原因是审计界没有对美国贸易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没有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的发展。科恩委员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审计期看差的存在并非是审计界推卸其应对社会公众承担的责任而造成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变化以后,在审计作用的熟悉上,审计界未能满足社会公众的期看造成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笔者以为,要进步审计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
1.进步审计收费标准。国内外事实表明,我国独立审计收费过低。在较低审计收费下,为了降低审计本钱,注册师不得不以牺牲行业信誉为代价,省却了很多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手段,比如实地取证等,导致审计质量达不到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按照风险和收益对称原则,注册会计师职业应有高的收益,否则,审计质量很难进步,审计期看差很难缩小。
2.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面对审计职业高风险的压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风险导向审计的上风在于,所有审计过程都回结在一个审计模型上,审计程序的每一步骤的结论都会对审计意见有。把所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通过终极所应承担的审计风险量化反映出来,就可形成比较正确的审计意见,从而有利于集中气力寻找高风险的审计项目,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审计质量达到或接近社会公众所期看的水平,缩小审计期看差。
3.运用谨慎性原则,降低估计重要性水平,降低终极审计风险。重要性有实际重要性和估计重要性。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所做的重要性水平判定是实际重要性,而注册会计师根据特定的环境来确定的重要性是估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有评估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和终极审计风险三种形式。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职员或会计师事务所预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职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而言,估计重要性水平与终极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所以,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估计重要性水平宁低勿高,从而减少终极审计风险,进步审计质量,缩小审计期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