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2)
2017-08-22 05:11
导读:二、审计建议 1.适应经济形势,抓好财政增收工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乡镇财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层次、宽
二、审计建议 1.适应经济形势,抓好财政增收工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乡镇财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抓好增收工作。一是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个私经济、抓好城镇建设、做大第三产业等渠道来扩大经济含量,培植主体财源。二是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更深推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提升基础财源。三是结合乡镇实际,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产业,做好品牌,提高经济附加值;同时,突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做强做优做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升值,不断壮大群体财源,努力实现富民、富村、富乡的目标。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乡镇财政在年初预算时,要严格执行《预算法》,明确收支项目、划清收支范围。在支出项目的安排上,留有余地,不留“缺口”。同时对该收的税款及时、足额地收取,以发挥预算的统驭功能。二是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乡镇人大要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监督,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旦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化,确需调整变化的,应依法提请乡镇人大审查批准,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三是乡镇财政还要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好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工作,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正视乡镇债务,积极化解财务风险。乡镇债务已经形成或潜在形成了乡镇政府的财务风险,积极稳妥地化解乡镇债务是乡镇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也有利于乡镇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化解必将是复杂、艰难的。基本的思路应该是分清债务性质,建立偿债基金,分年逐步清偿。要按债务分类多方化解:对为发展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形成的债务,可纳入乡镇预算安排和上级补助计划,逐步消化;对兴办乡镇企业或支持企业形成的债务,应拍卖其资产抵顶;对原由财政担保兜底的债务,应核实用款对象,落实还款计划,建立还款责任制。此外,化解债务还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等。有一条底线就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绝不能将乡镇债务向农民摊派,增加农民负担。 4.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财务行为。为什么乡镇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不能说与乡镇财政困难没有关系,但主要还是法纪观念不强,以及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等原因所致。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乡镇违纪问题中,“三乱”行为是顽症,必须下猛药,坚决根治,并要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量化财务管理指标。对招待费、小车费、招商引资费等一些较混乱、难检查、无参考依据的支出项目,进行量化,制定合法合规合理的费用限额和标准,科学考核,规范管理。三是建立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对不按财经法律、法规办事和违反财政法规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并作为年度考评、干部提升的一项重要依据。 5.规范考评体系,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乡镇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乡镇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是干部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有效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乡镇工作包罗万象的实际来考虑,考评体系的建立,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顾此失彼。作为离任审计,主要是经济业绩评价和经济责任的划分。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经济业绩,准确划分经济责任,看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做到了“三个有利于”,是否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经济责任的划分,促进乡镇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促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为组织部门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