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浅见(2)

2017-08-24 01:32
导读:三、加强 培训 和检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1.从易到难,加强培训。我们可以把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训基础,作为应用计算机审计的“金钥匙

  
  三、加强培训和检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1.从易到难,加强培训。我们可以把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训基础,作为应用计算机审计的“金钥匙”,以带动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因为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它不仅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还有Access桌面型数据库等等。如果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不仅日常审计工作方便,效率提高,而且能为以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和应用其他应用软件都很容易上手。因此,各审计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审计人员也可利用空余时间根据有关软件自带的帮助文档进行自学、自建账套进行练习。
  2.从上到下,加强检查。即由上一级的审计机关通过检查,带动下一级的审计机关在实践中应用提高。上级审计机关每年可以定点派员到基层审计单位检查计算机审计情况,让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步骤和要领。这是加强计算机审计推广应用的催化剂。
  
  四、加快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水平
  
  1.会计软件应能提供修改数据的完整记录。目前会计软件带有的操作日志,对所有的操作人员的每一次操作内容都进行记录,这样记录内容显得过于宽泛,不利于突出重要审计线索。针对这种情况,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改进,以便能提供一个记录所有修改数据的操作记录,而不是记录对数据进行正常的输入输出工作。这样可使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改动的操作记录,找到相应的审计线索,以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 中国大学排名
  2.审计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评审。对于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问题,不仅要让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而且要参与会计软件的评审,严格控制。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发挥监督作用,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调试;另一方面,在评审阶段,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软件的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
  3.会计软件应尽量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由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易导致计算机审计发生错误,增加了审计的难度,最重要的是妨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迅速发展。会计软件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即对会计软件设计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输入要求,就使得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系统在最后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都能按同一格式向审计软件进行数据文件的输入,且保证两端的数据严格一致。这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只需要将该数据文件调入审计软件即可,而不用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文件转化为同一格式再进行输入,降低了审计风险。如果目前的会计软件再不提供标准数据,它必将被会审一体化软件所代替。所以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对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五、查错纠弊,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1.初始数据设置错误或作弊。即在计算机系统启用前设置错误或作弊,从而导致该系统打印出来的账册、报表不正确。出现这种错误的会计账套不会出现手工会计常见的“账证、账账、账表”不相符的现象,却会导致费用分配或税金入库的错误。比如,企业在会计电算初始化时把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输入错误,折旧年限和分配比例不正确,就会导致“累计折旧”科目的计提金额和分配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本量利分析,也将会影响到企业应纳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   2.记账凭证的录入与原始数据不符。所有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归集,都是通过记账凭证录入到信息系统的,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真实完整、合理合法,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原理的基本知识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工作后,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就被录入到账套中。通过会计的牵制制度,一般都可以审计所输入的会计资料是否正确。因此有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不存在账证、账账、账表不相符的问题,其实并不尽然。虽然电算化软件的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核算,都是通过计算机的程序处理自动完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不符现象依然存在,只是与传统手工的“三不符”的概念在内容上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账账不符、账表不符两方面:(1)账账不符。电算化软件本身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可简示为:“数据录入—单据审核—凭证登账—期末结账—年终结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及时审核和登账,即使已经正确无误地录入了,在查询明细账时,根据不同的筛选条件,是可以逐笔查明已发生并已录入的会计业务的,但总分类账却是查不到的。这将会产生账账不符的现象。(2)账表不符。会计电算化的报表一般是以公式的形式向总分类账索取数据,如果公式设计错误,就有可能产生账表不符的现象。实际中,审计人员在检查所有会计凭证是否审核、登账,保证账账相符的基础上,主要应该检查报表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有表外索取数据、账外索取数据或直接填写数据,以求报表平衡的现象。因此,建议审计人员在审计会计电算化资料时重新生成会计报表,并打印或导出相关的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的数据等,进行核对相符,以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上一篇: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