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发挥内部审计作用(2)
2017-08-24 02:12
导读:2.加强沟通,完善方案,保证改制进程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及本钱效益性,根据调查信息形成的改制方案不可能是最佳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
2.加强沟通,完善方案,保证改制进程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及本钱效益性,根据调查信息形成的改制方案不可能是最佳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实际经济活动不尽相同的情况,同时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题目,需要企业及时把握情况,完善改制方案,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应利用接触对象层次多、范围广的上风,发挥承上启下的信息传递者作用,把企业部分和职工的题目与意见客观、及时地反馈给企业改制小组,同时将有关的政策法规及改制意图、程序、方法下传给职工。发挥内部审计为改制工作充实信息、完善工作思路、争取职工支持等方面的作用,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企业改制之后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改制的终纵目标决定了改制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判定改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在评价、鉴定改制效益性及协助完善治理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构造、选择评价体系,衡量改制效益
企业改制后,内部审计应承担评价改制的效益、效果、效率的职能。但在改制效益审计中,评价企业改制后有否效益、效益大小的标准未同一,因此内部审计任务之一就是构造或选择适合企业的
评价指标体系,借以对比分析企业改制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改制的效益性进行总体评价。
评价的范围既包括财务效益也包括非财务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内审部分应对改制后企业与同行业均匀水平或与企业业绩进行比较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资本本钱的节约、资本结构的改善,能否产生经济的规模效应及企业的优化组合,通过判定改制预期目标和初始动机的实现程度来评价改制的效益性。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把握审计走向,完善治理机制
随着改制后企业***制度、环境意识的逐步完善和加强,效益审计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内部效益审计的任务是与政府效益审计和独立效益审计共同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效益审计体系。审计目标也由单纯的以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结合、近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相互支持、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互协调的审计整合机制。效益审计会在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审计的基础上,向环境审计方向拓展。
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如国际上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