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技术转让计价与核算探微(2)

2017-08-26 04:31
导读:通常以卖方转让本钱的全部和开发本钱的一部分作为底价。底价(卖方)=转让本钱+开发本钱×开发本钱分摊系数。 卖方在确定顶价时,要遵守三条原则



通常以卖方转让本钱的全部和开发本钱的一部分作为底价。底价(卖方)=转让本钱+开发本钱×开发本钱分摊系数。


卖方在确定顶价时,要遵守三条原则:①顶价不超过期看的新增利润。超过了这个界线,意味着卖方剥夺了买方从引进国际技术中期看得到的全部利润,使买方失往了引进国际技术的爱好。②顶价不高于供方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价格,否则,对手会把这笔交易抢走。③顶价不超过买方自我开发的本钱。假如卖方顶价高于买方开发这项知识产权的总本钱,买方会选择自我开发。因此,卖方在确定顶价时应取新增利润、竞争对手的最低价格和买方开发本钱三者中的最低者。


5.技术买方的作价原则。对于国际技术买方来说,在确定一项引进国际技术的必要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引进国际技术的总本钱要比自我开发这项国际技术的总本钱低;②引进国际技术所能带来的预期利润大于零;③对于相同的国际技术,要货比三家,优先考虑优价者。若不满足第一条和第二条,就失往了引进技术的意义,引进决策就是错误的;不满足第三条,就不是最优决策。综合上述作价的三条原则,买方的顶价应是自我开发总本钱的现值、买方预期新增利润和供方最低竞争价格三者中的最低数值;买方的底价通常是对卖方转让本钱的估计值。即:底价(买方)=卖方转让本钱。


6.国际技术转让的计价方法。根据国际技术的特点及作价原则,其计价方法通常有两种:①一次结算法。即根据转让双方转让国际技术的协议内容和承担的义务、责任,确定一个定价,一次支付。②提成法。是按买方使用国际技术后的得益来计算支付国际技术使用费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变动计价法,随着接受方销售产品价格和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提成法的基本公式为:提成总价=预支金+提成基价×提成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上式中,预支是买方向卖方预支的一部分转让价款,一般将卖方转让国际技术的转让本钱作为确定预支金的最低标准;提成率是指买方支付给卖方的提成用度与合同产品(净)销售额的比率;提成基价是指计算提成用度所依据的基本价格。一般采用净销售额,即国际技术在正常交易中的实际售价减往与接受国际技术无关的各项价格因素(如包装运杂费等),提成年限一般为合同内国际技术产品在验收合格投产后五年。
三、国际技术转让的核算


1.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转让,应设置“无形资产”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无形资产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国际技术转让的账务处理,应在“无形资产”账户下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技术的取得。①购进或自创并按程序取得技术。企业可根据由国外购进某项技术的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②国外投资转进技术。企业可根据双方协约定价,按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法人资本——××公司”科目。③接受捐赠技术。企业可根据捐赠技术的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技术的摊销。企业取得技术等无形资产按规定计价进账后,应从使用之日起,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均匀摊进治理用度。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照下列原则确定:①法律法规、合同或企业申请书有法定有效期限和使用年限的,按照有效期限与使用年限孰短原则确定。②法律法规未规定有效期限,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了使用年限的,则按使用年限确定。③法律法规、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使用年限的,按预计使用年限确定。④使用年限难以预计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技术摊销采用分期等额摊销直线法,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户。借记“治理用度——××技术摊销”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之影响与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