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2)
2017-08-27 02:30
导读: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相比, 两者在审计理念与审计方法上有本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相比, 两者在审计理念与审计方法上有本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1) 重心前移, 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的需要, 就在于其原有的风险评估不到位, 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 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 真正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 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 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现代风险评估不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进手。之所以从经营风险评估进手, 有几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持续经营的考虑, 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失败; 二是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经营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也越大, 也就是治理舞弊可能性就越大; 三是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发现财务报表潜伏的重大错报, 由于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 假如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 则财务报表很有可能失真。 3) 风险评估以性复核为中心。尽管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试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 但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 分析性复核主要运用在报表分析上,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为中心, 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 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 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 不再是只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工具充分鉴戒现代治理方法, 将治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往。 4) 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传统审计程序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题目, 一是不能对症下药, 没有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 二是客户的预期, 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职员都是注册会计师出身, 或者系统过审计, 或者长期有与注册会计师打交道的经验, 这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就是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 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 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5) 审计证据重点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 风险评估是客户置于广阔经济网络中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网络, 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企业经营环境, 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因此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确定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为什么媒体能一而再、再而三比注册会计师先行一步发现企业造假呢? 记者无法取得企业的内部证据(当然也有内部举报的) , 记者更多从外围进手, 从外部证据取得突破。注册会计师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或者利用咨询公司的成果) , 以记者或咨询师的想法思考如何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测试, 这更多要从搜集外部证据进手。
3 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视审计战略的选择, 既注重降低审计风险, 又注重节省审计本钱。在选择审计战略时, 注重在审计效果和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该种模式的主要程序是: 1) 实施性程序。确定重要性标准, 对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初步评价可接受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 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价控制风险;依据审计风险模型, 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本环节程序的重点是内部控制风险的和评价。 2) 假如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低, 则实施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程序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符合性测试大体相仿, 不同的是应扩大测试的范围, 不拘于控制系统, 而更应侧重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测试, 实施风险分析程序, 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的控制了经营风险, 是否会导致经营失败。依据控制测试的结果, 确定是否扩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假如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高, 则应直接转进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评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是一样的, 需夸大的是,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 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 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 但必须实施经营风险分析程序。 3) 实施分析性程序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该种模式下, 除采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外, 还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 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尽对额比较法、垂直分析法等。分析的范围不仅仅是财务数据, 而是扩大到了企业经营中显示的有关数据, 从对经营数据的分析中, 判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经营风险。 总之,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的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 基本上仍可以采用, 但测试的范围和内涵扩大了, 应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贯串于所有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