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审与国际内审的差距(2)
2017-08-27 05:18
导读:审计职员既是经营治理活动的监视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领导者领导的客体,尤其是新《法》已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
审计职员既是经营治理活动的监视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领导者领导的客体,尤其是新《法》已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内审职员在“内审法规不完善”的条件下从事审计活动,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听命于经营者,二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当“二者”同时摆到眼前时,审计职员往往只能选择后者。实际工作中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审计职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对不可揭“行政一把手的短”。而西方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是同一的,内部审计职员听命于企业“所有者”,完全对“所有者”负责。因此,在我国现行企业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很难“超脱”。审计工作既受“行政一把手”的领导,同时也受“行政一把手”的干预,仅仅夸大它与被审计的其它职能部分相对独立,审计作用也难以正常发挥。
四、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滞后于会计核算的,与国际内部审计存在明显差距
进进21世纪,全球的快速发展将给国内的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
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和发展,对审计职员、审计技术及审计准则的要求也就愈来愈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我国,电子信息及通讯技术固然还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发达,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惊人。就拿会计电算化来说,已远远地走在了审计工作的前面。审计职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很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帐的基础上,在新技术眼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况且,计算机犯罪呈上升的趋势,传统审计技术又主要适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很多不易发现。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正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五、审计方式与西方内部审计存在较大差别,面临着转变
,参与式审计在西方比较流行,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对象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错误和题目的潜伏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经营治理职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治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顾问和助手。例如,美国百事可乐公司采取的解决题目导向型审计方式:鼓励被审部分的职员在审计过程中提出所关心的题目;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使用正面而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题目指明可改进的机会,不简单地予以暴露;只向被审部分提供其需要的有用信息;针对不同层次治理职员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的审计报告。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改善了审计职员与治理职员的关系,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进步了公司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因而倍受公司治理当局的赞赏。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还没有从传统审计的“阴影”中走出来,尽管形式上有“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主要职能仍然是“监视”,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进步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严重经营环境的挑战下,内部审计应逐步将工作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转变单一的监视职能,及时把握新知识、新技术,并与国际接轨,才能把握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