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分进手审计法初探(2)
2017-08-28 05:36
导读:会计报表不完整,不仅造成小金库泛滥,国家税收流失,并且严重了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潜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仅从账簿进手
会计报表不完整,不仅造成小金库泛滥,国家税收流失,并且严重了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潜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仅从账簿进手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制度进手审计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会计报表真实、完整,但调查、测试、评价过程复杂,需有一定的职业判定
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和审计目的有一定的差异。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是企业治理系统的职能部分和经办职员,客体是企业内部的经营治理活动,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与企业治理的目的有一致性,主要是维护企业财产的完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由于董事会及治理部分完全可以从财会部分以外的企业其他职能部分获得更专业的、更可靠的信息,而对于信息的真实性,董事会及治理部分并不看重,而这一目标正是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外部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分的需要。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一目标有时是和董事会、治理部分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董事会和治理部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和意识,取决于职能部分职员的能力、诚信和道德,取决于组织机构的协调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并被内部控制制度的本钱和效益所困:建立组织机构是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治理,假如为了前者而牺牲后者的话,控制的本钱将会大得无法承受。
内部控制制度人手的审计,主要目的是减少审计工作量。但实际操纵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存在这样的情况:前期做了大量的符合性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制度不可依靠,浪费人力物力,加大审计本钱。而正常运营且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假如要作弊,仅仅几笔账务处理即可满足其需要,这同企业整个浩繁的大量的会计记录比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通过符合性测试判定内部控制制度可依靠性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职能部分进手的步骤及要求
一般来说,职能部分双方或多方的业务记录与会计报表项目核对一致,即以为会计报表反映真实、完整;若核对不一致,并查明原因,如对企业的销售收进审计,可将销售部分的销售业务记录(如销售台账、
销售合同执行情况登记簿等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口径进行分类汇总,用此结果和财会部分“销售收进”、“应收账款”科目核对,若核对一致,即可判定销售收进及应收账款会计核算正确;若有差额,审计职员应同企业销售部分和财会部分的经办职员核对,分析原因,查找具体差错数额,并进行认证。
(一)职能部分进手审计法的步骤
第一步,取得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图,了解组织机构中各部分的职能及经济业务活动;
第二,对有经济业务活动的职能部分,具体了解内部职员分工,了解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情况,并取得职能部分有关经济业务活动记录;
第三,了解财会部分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对相关经济业务如何分类反映,并和从业务部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对;
第四,若双方数据核对一致,即可确定账簿记录正确,若双方数据核对不一致,对与该项业务其他关联部分的记录继续核对,查不一致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差额;
第五,对核对出的差额进行调整,确定审计结果。
(二)运用职能部分审计法的要求
1.索取职能部分的业务记录应与索取财务部分的会计资料同时进行,若先索取会计资料,在审查账簿过程中再索取职能部分的业务记录,将会造成被审计单位财会部分的误会,给索取职能部分的资料造成困难。
2.由于职能部分和会计部分双方经办职员对各自的业务比较熟悉,核对过程一般要求由双方经办职员共同参与,这样既可进步工作效率,又便于对结果的认可,纠正错误的记录。
中国大学排名
3.审计工作可根据企业治理组织机构的职能部分进行分工。如生产性企业,一般设置有销售部、供给部、生产部、财务部、人事部、行政部等,审计分工应针对业务部分的特点,安排审计职员,搜集各部分的业务资料,通过分析、审查、,将结果和财会部分会计记录进行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