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寻租的成因及防治(2)
2017-09-01 06:13
导读:二、审计寻租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第一,个别审计职员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私欲熏心,利用手中的审计权力捞取好处。 第二,由于公务员职
二、审计寻租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第一,个别审计职员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私欲熏心,利用手中的审计权力捞取好处。 第二,由于公务员职权的限制,很多审计职员职务无法升迁,影响了待遇,产生了失落感和补偿心理,于是审计寻租。 第三,审计部分内部治理的漏洞:审计过程不公然,审计结果的不公然;审计组长、处长的权力过大;审计报告修改的不公然、不规范;审计纪律执行不力,一人同被审单位联系,轻易产生审计寻租;审计组内相互复核流于形式;审计组内审计分工成为审计寻租者拒尽审计组内监视的借口,难以有效相互复核、进行监视;审计项目轮换制未有效执行,使审计寻租者可以捂盖子,产生“马桶效应”,使审计寻租不易被发现和被查处;审计过错追究制未有效执行,助长了审计寻租的侥幸心理;审计职员、业务处室考核的收缴指标也给审计寻租留下借口;审计职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谨慎不够成为审计寻租逃避责任的宝贝。
(二)外部因素 第一,不良的环境的。环境不理想,社会风气不好,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成为风气,贪官前仆后继,起了极其恶劣的反面引导作用,为少部分审计职员的审计寻租提供榜样和借口。 第二,法规不完善,自由裁量权过大。目前很多法规的处罚规定缺乏刚性,不明确,且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幅度巨大,从1%到500%,从1元到50,000元,甚至更大,全靠审计职员自由裁量。自由裁量权过大为少部分审计职员的审计寻租提供巨大的权力空间。 第三,缺乏有效的监视。审计机关本身就是专门监视的机关,它对平级的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赋予的监视的权力;而对审计机关本身的业务的监视,法律未明确建立一个独立的监视机构,也由于审计机关本身的业务的特殊性,因此现有的监视机构———纪委、监察、反贪、公安、***、法院也由于不会将监视重点放在对审计机关,一方面是考虑***,一方面是气力所限。因此对对审计机关业务的监视基本成为空缺。 第四,惩处不力,审计寻租的本钱小、收益大。由于内、外监视的不力,审计寻租不易发现,也就不易受到惩处,审计寻租的本钱较小;由于法规不完善,自由裁量权过大,审计寻租的收益较大。
三、审计寻租的防治:“疏”、“堵”结合,防范、惩办并重 第一,改革公务员治理制度,实行分类治理、职务职级双制度度,解决广大审计职员的出路。切实进步审计职员的待遇,使其付出与所得相互配比,从而减少、消除审计职员的心理不平衡和补偿心理,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冲动和动机。 第二,改革公务员养老治理制度,实行审计风险保证金制度。将审计职员的部分奖金、补贴等作为审计风险保证金,存进指定银行,平时不得动用,到退休时,若无严重违纪、违法题目,则可领取;否则,将不能领取,滚进审计风险保证金账户,作为优秀者奖励资金。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增大审计寻租的本钱、降低审计寻租的收益,从而从经济上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冲动和动机。 第三,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尽量刚性规定,尽量细化。实在无法硬性规定的,也要尽可能的缩小处罚的浮动范围,建议控制在20%以内、或两万元以内,以减少以至消除、限制审计职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从权力区域上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空间,并增大其本钱,减少其带给被审单位的利益、减少其可能的审计寻租的收益,从而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可能。 第四,加强外部监视,形成的有效权力制约。实行审计公然;建立审计复查制度,设立独立于审计机关的审计复查机构;建立有奖检举制度;实行新闻、***监视制度;加强专业部分的监视。纪委、监察、反贪、公安、***、法院等专业监视部分,要各自尽责、协同作战,对各种渠道反映的审计寻租的线索要认真追查,一查到底。 第五,加强审计机关的内部治理与内部监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职员的治理,进步审计职员的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审计职员招考制度。二是建立、健全
培训制度、继续制度。对新、老审计职员必须按审计工作对职员的素质、技能、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认真、严格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继续教育,进步审计职员的素质,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要求。三是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制度。把好用人关,实行公然、公平、公正的竞争上岗制度,使优者上,劣者下,保证各岗位有合格的职员,做到人尽其用,促进职员素质的不断进步。四是建立、健全监视制度。把好监视关,对各岗位的审计职员要按照各岗位的要求进行严格、认真的监视———事中、事后的监视,对分歧格职员果断调离原岗位。五是建立、健全辞退制度。把好出口关,对违法、违纪而不适宜在审计机关工作的职员、对不具备审计工作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职业道德而不适宜在审计机关工作的职员、对不愿意继续在审计机关工作的职员,应做好工作,将他们调离审计机关,分流到所适宜的岗位。 建立、健全内部监视、制约制度,从制度上减少、防止审计寻租的发生。建立、健全审计组内部的相互监视、制约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处、室内部的相互监视、制约制度;建立、健全并切实执行轮换制度,从制度上减少、杜尽“马桶”效应,增大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增大舞弊的本钱增大其心理压力,有效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可能;建立、健全并切实执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厉追究审计寻租的责任,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增大舞弊的本钱,增大其心理压力,有效减少、消除审计寻租的可能;改进审计处、室及其审计职员的考核,消除审计寻租的借口。一是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要德能兼备,对有能无德者,要控制使用,不能以“功”抵过,消除审计寻租的借口;二是改革以收缴论英雄的片面做法,代以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审计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辅以审计项目完成数等指标,消除审计寻租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