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3)
2017-09-02 01:04
导读:在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相比而言,注册会计师更为关注一些,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审
在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相比而言,注册会计师更为关注一些,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已经尝试着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来看,仍处于遵循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阶段,但可以肯定地说,在不远的将来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取代传统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已是必然。
那么我国国家审计采用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就国家审计署出台的现有相关规则制度来看,我国国家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即普遍运用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作为国家审计机构,肩负着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经济监督职能、对政府执行公共权利的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全面监督等使命,只有不断保持自身审计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才能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所以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国家审计也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努力吸收其成熟且先进的技术方法。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控制过程,也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过程,如果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就意味着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审计理念的变革。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现在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就是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针对风险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风险领域,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审计目的,编制各自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以使得制定的审计程序更为贴切有效。
(三)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尽管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试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但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四)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五)审计师专业知识重心转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训练。
(六)由主要依赖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提供审计信息向员工及外部人员扩散。审计人员将眼光转向一般员工,发动员工举报管理层作假。此外,发挥内查外调的优势,积极向供应商、销售商询问。审计人员将更多依赖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看法,补充自己的审计专业判断。
(七)审计范围无边界、专业能力无边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范围大大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没有边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审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