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审计思考(3)
2017-09-02 06:04
导读:三、企业转制过程审计的薄弱环节 企业转制过程审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却显得十分薄弱,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
三、企业转制过程审计的薄弱环节 企业转制过程审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却显得十分薄弱,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审计环节。一些企业或者是由于转制前预备工作千头万绪,无暇考虑如何安排审计;或者是以为转制涉及员工的亲身利益,大家对此较为敏感,思想难以同一,审计过程较长会干扰思想;或者是有些企业领导人想在企业转制中以权谋私,有意回避审计,在转制过程中根本不设定审计环节。 2.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有些企业领导知道转制应该进行审计,感到转制不审计面上不好交待。于是为了完成任务,在报方案时将审计作为一项程序备案,但在具体落实审计工作时却草草了事,请师事务所盖个章或请内部审计过个目就算万事大吉,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好过关;有些企业把转制前的审计作为花架子,开个会,让审计部分说上几条,也算是走了审计程序;也有一些企业表面上请来了审计,但不向审计提供给有的资料,使审计职员深不下往,得不到真实结果。 3.资产评估替换审计。我们在对已转制的企业进行了解时发现,很多企业混淆了资产评估与审计的概念,把评估作为履行了审计程序来对待。这些企业清会计师事务所作资产评估后,就用评估报告代替审计报告。他们以为评估报告是对企业资产的评估,对转制企业来说评估报告比审计报告更重要。评估报告是确定转制企业资产价值的书面报告,是企业资产置换的重要依据。企业转制评估报告必不可少,有无审计报告则无所谓。这一观点较前所述的两个观点更具有迷惑性,在此有必要重点说明。资产评估是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价格)的活动。资产评估应是建立在资产的真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上,资产的真实性和正当性要通过审计来确认。因此,审计是通过对企业会计资料的审核、检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实性的监视活动。两者有区别,有联系,相辅相成。
四、转制企业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广泛宣传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的重要性。我国过往几十年都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生产、经营,审计监视的观念淡薄。企业转制是由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而产生的,它本身是个新事物。企业转制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配套措施。转制过程审计就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但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有鉴于此,当前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进步转制企业员工对转制过程中审计重要性的熟悉。宣传要在控股公司层面进行,要让控股公司的领导以及参与此项工作的职能部分了解转制过程中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把握如何操纵的程序;要向转制企业的原经营者宣传,使他们了解转制必须审计,懂得如何配合、支持审计;对员工的宣传同样重要,由于员工是企业的知情者,他们可以为审计提供第一手资料。总之,通过宣传,要在转制企业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2.明确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的责任者。国有企业转制,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是主体,它是国有资产的授权代表。审计作为企业转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由控股公司的审计职能部分负责。公司审计部分可以自己完成审计工作,也可以在提出规范审计要求的条件下,委托中介机构审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控股公司审计部分应该直接参与企业活动,并监视其全过程。 3.用形式确定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必审制度。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工作要落到实处,停留在思想熟悉基础上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制度。为此,确立企业转制过程必审制度相当重要。有关部分应在《审计法》的实施细则中增加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的相关条款。有关条款应该明确规定实现转制审计一票否决制,即转制企业必须有审计报告才能通过年检。审计的结果是企业转制的重要一票,审计通不过的企业不能转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在企业转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