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与职能拓展对策(2)
2017-09-03 02:16
导读:在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企业地位,摆正了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做好审计工作
在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企业地位,摆正了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决定因素。审计机构除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完成审计程序和任务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与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挂钩,特别是要对审计机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起到了规避风险或提高经营管理和效益作用的审计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另外,也要对审计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而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和防范风险作用或对企业造成损失的予以惩罚。通过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与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挂钩,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树立审计的风险意识,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制度保证。
3、积极拓展“为”的外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拓展“为”的外延,是指要积极开拓内部审计的职能,改变单一的职能定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为”的外延,提供更多可行的审计服务作为,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只要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防范人为风险的发生和舞弊的行为,它的功能作用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发挥,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应该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具体措施为:
(1)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条件,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功能,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主动审计的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监督职能应当是内部审计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严格对本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规避违法风险,对本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情况依照政策、规章、制度、计划来监督和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执行效果。改变以往的被动审计工作方式为主动参与审计的工作方式,可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参与企业制度建设,设计好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除了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单位内部日常审计工作外,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更要参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为设计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堵塞制度漏洞,防范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例如:审计部门可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建设、招投标工程的有关
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和控制制度。
(3)提供更优质的多样化的审计服务功能。改变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往往仅仅定位于查错和发现问题的工作局限性和单一性,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积极拓展“为”的外延,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企业广泛认同的管理理念。例如:内部审计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出谋划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的参考功能;内部审计还可利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多个职能部门之间配合的机会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促进工作更易协同完成。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下,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缺陷,正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角色和积极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为,为企业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